1、東川紅土地:上帝將收回遺落人間的畫板
可能消失的原因:為防止水土流失,退耕還林,停止種植。
疑是彩虹下凡:東川紅土地位于昆明市東川區(qū)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鄉(xiāng)、一個叫“花石頭”(在109公里里程碑處)的地方,這里方圓近百里的區(qū)域是云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現(xiàn)出一片片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的紅色,方圓數(shù)百里大大小小的山頭、山坡上,油菜花與洋芋花熱烈地綻放著,金色的麥浪在清涼的山風下如碧浪般翻滾,一層綠,一層白,又一層紅,一層金,五彩斑斕,絢爛之極。
最美的色彩移步異景:紅土地最適合攝影的季節(jié)是5-6月和9-12月,不同的季節(jié)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以花石頭村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的范圍都是,而最美的景致集中在七彩坡、錦繡園、落霞溝、紅土地大觀、千年龍樹、水平子、打馬坎、螺絲灣、樂普凹、瓦梁房子等處,景點雖多,但并不分散。
可能消失的原因:建水電基地。國務院已正式公布將在怒江建水電基地,未來隨著水電大壩的建設,怒江奇觀將不復存在。
300公里美峽谷:在中國境內(nèi)全長2018公里的怒江,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開始奔騰,流經(jīng)西藏、云南,進入緬甸,最后匯入印度洋。這條已被聯(lián)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唯一一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的主要河流。怒江之美在于其流經(jīng)云南段長達300多公里的峽谷美,及其大峽谷地帶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美。
3、青海湖:趕在滄海變桑田前
可能消失的原因:氣候干旱變暖,人類活動加劇。早期青海湖的鳥島露出水平面的面積只有0.11平方公里,如今面積不斷擴大,現(xiàn)在已高出水平面7米左右。這說明青海湖水位正在持續(xù)下降。據(jù)專家預測,如果按現(xiàn)在的速度不斷萎縮,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將在200年后完全消失。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nèi)難以改變。
“藍寶石”畔,萬鳥歡騰: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蒙古語的意思是“藍色的海洋”。作為我國第一大內(nèi)陸咸水湖,青海湖環(huán)湖周長360多公里,比太湖大一倍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由于青海湖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再加上水草茂盛,魚類繁多,堪稱鳥類繁衍生息的天堂。所以每年都吸引數(shù)以十萬計的候鳥前來繁衍生息。
名聲在外的油菜花和鳥島:5月份通常是鳥島最歡騰的時節(ji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鳥類紛紛“落戶”鳥島。這些鳥兒來到鳥島,從早到晚不停地起飛落下,一時間,天上地下、島上島下,全是他們的身影。到了7月盛夏時節(jié)去青海湖,自然是奔那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而去。如果說江西婺源、云南羅平等南方的油菜花海是一種溫婉秀麗的美,那么帶有濃郁高原特色的青海湖油菜花便是另一種風情:濃烈燦爛,動人心魄。驅(qū)車前往,在蒼茫的地平線盡頭,隨著一抹深藍色漸漸擴大成帶狀,穹廬般的藍天下,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漸入眼簾。遠處隱隱約約的雪山,藍寶石般的湖水,仿佛伸手可及的大朵白云……簡直就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
4、莫高窟:扛不住時間的滄桑
可能消失的原因:除洞窟自身的酥堿、起甲、霉變等病害之外,風沙對莫高窟崖體的風化和壁畫的磨蝕也是長期難以克服的難題。而游客呼出的氣體,對壁畫也會起到破壞作用。這些都將導致莫高窟最終走向湮滅。
“藏經(jīng)洞”不容錯過: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價值無需贅言。如果說在廣垠的沙漠中,敦煌這片綠洲是大自然的奇跡,那么莫高窟就是這片綠洲中人類的奇跡。這個位于甘肅省敦煌縣東南25公里鳴沙山下,集建筑、雕塑、壁畫于一體的藝術寶庫,與山西云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5、金剛碑村:人去樓空,殘缺古樸
可能消失的原因:原計劃中的開發(fā)建設因各種原因而擱淺,但原居民已搬遷。
殘缺古樸的美:在重慶北碚區(qū)縉云山下,有一座已殘破不堪的金剛碑村。盤根錯節(jié)的黃桷樹占據(jù)了各個角落。金剛路的盡頭,連接了一條古街,道路兩邊都是廢棄的民國式建筑。而在以前,這條街上密布商鋪民居,人氣十足。原居民在2009年搬遷出去以后,這里就沉寂下來。原本計劃中的開發(fā)建設,因各種原因一直擱置,金剛碑的處境因而十分尷尬,不過也正因如此,才讓我們還有機會目睹古村落的原始風貌。
6、羅泉:產(chǎn)鹽名鎮(zhèn)時光凋零
可能消失的原因:年久失修、人為活動加劇。
古樸的井鹽古鎮(zhèn):作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的羅泉古鎮(zhèn),也是中國100個千年古鎮(zhèn)之一。羅泉因產(chǎn)鹽而聞名,歷史可追溯到秦代。古鎮(zhèn)至今保留著見證鹽業(yè)發(fā)展的鹽神廟,供管仲為鹽神。羅泉古鎮(zhèn)在清朝時達到鼎盛,其所產(chǎn)的井鹽獲得了192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金獎。也許是盛極必衰的道理,民國初年后,羅泉開始凋零,至今只剩雕梁畫棟,無聲地記錄著當年的繁華。不過,羅泉早年的整體風貌現(xiàn)在保持得相當完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