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公良(gōng liáng)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周朝公子良后代,以祖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載,上古周代,陳國公子名良,人稱公子良,其后人就以他的爵位與名合稱得“公良”為姓氏。春秋時,公子良的后代公良儒去魯國向孔子求學(xué),作為孔子的學(xué)生受人尊重,后人就以公良為姓。
得姓始祖:公子良。周朝時,陳國有個公子名叫良,人們稱他為公子良。公子良的子孫就以“公良”二字作為自己的姓氏,稱公良氏。公子良就是公良復(fù)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公良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良氏,是稀見的姓氏。據(jù)《姓氏考略》記載,鼻祖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良,公子良的后代合其稱號中的“公”與名字中的“良”而姓了良。孔子的得意門生公良孺便是其后人。春秋時期陳國位于今河南省的淮陽一帶。公良氏的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今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東至民權(quán)、寧陵,西至開封、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雎縣一帶地區(qū)。
三、歷史名人
公良孺:孔子弟子,春秋時代的陳國人,他不便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還曾在孔子周游列國時救過孔子的性命?鬃釉陔x開陳國時路過浦國,去會見一個姓公孫的人,因為孔子說出了自己的政見,得罪了許多權(quán)貴,被一些人圍攻,后被浦人扣留。在情況非常危急時,公良孺號召他的族人來幫助孔子。公良孺駕著五乘私車跟過來說:“劃吾從夫子遇難于國,今又遇難于此,吾與夫子又再罹難,寧我斗死!”于是拔劍而出,與眾人一道,準(zhǔn)備同浦人大戰(zhàn),浦人害怕,就放了孔子,一個個都被嚇跑了。公良孺的此番表現(xiàn),豈非下是孔子主張的“勇者無懼?”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河南東至民權(quán)、寧陵,西至開封、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雎縣一帶地區(qū)。
東 郡:秦置,治濮陽(今河南省濮陽西),轄境包括魯西及豫東北。隋曾以兗州為東郡,此兗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東之兗州。
2、堂號(缺)
===========================================================
【公良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公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公仆公德;
良知良能。
——佚名撰公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以鶴頂格重字鑲嵌公良復(fù)姓之“公良”二字的嵌字聯(lián)。
圣門高弟;
公卿人家。
——佚名撰公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孔子的得意弟子公良孺及其先人公子良,出自陳國公卿貴族人家。
文承孔圣;
武懾蒲人。
——佚名撰公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孔子的弟子公良孺,一次,孔子游陳國,帶著公良孺一起到陳國蒲地去會見一個姓公叔的人。因為孔子說出了自己的政見,得罪許多權(quán)貴,被一些人圍攻。在情況非常危急時,公良孺號召他的族人來幫助孔子。公良孺站在眾人的最前面,舉劍高呼,寧可戰(zhàn)死,也要讓孔子突圍,蒲人見公良孺威風(fēng)凜凜,氣沖斗年,一個個都被嚇跑了。
-----------------------------------------------------------------
〖公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魯?shù)爻擅碜u遠(yuǎn);
陳國啟隆源流長。
——佚名撰公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陳國公子良的后代子孫公良孺,從開國到魯國孔子門下求學(xué),成為孔子門知名的得意門生(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介紹)。
負(fù)笈迢迢學(xué)儒道;
挺劍赳赳解蒲危。
——佚名撰公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孔子的弟子公良孺(見上《公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文承孔圣;武懾蒲人》聯(lián)之聯(lián)釋)。提供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