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之稱,最早見于《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為古代中國人認為的最大數(shù)字,“九江”的意思是“眾水匯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匯集的地方,“九”是實指。長江流經(jīng)九江水域境內(nèi),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九江開發(fā)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qū)劃最早出現(xiàn)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江洲、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著稱于世。
九江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3%,人口460萬,其中市區(qū)規(guī)劃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48.4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51萬人。轄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qū),九江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共青開發(fā)區(qū)和廬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
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長江中游南岸,廬山北麓,東濱鄱陽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古稱潯陽、柴桑。秦設(shè)九江郡,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它“襟江帶湖”,雄據(jù)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稱“江西門戶”。古書說九江“據(jù)三江之日、當四達之衢”,七省通連、商賈集至,亦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現(xiàn)為江西北部重要工業(yè)城市和唯一的對外航運港口,昌九工業(yè)走廊中的重點開放開發(fā)區(qū)。 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楊二洲之城,春秋時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素有“吳頭楚尾”之稱。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設(shè)九江為36郡之一。二千多年來,自秦朝始,曾使用過九江、柴桑、江洲、潯陽、汝南、湓域、德化共七個名稱。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
九江旅游景區(qū)景點分為六區(qū)、二點、一線,共計三百余處,其品位之高雅,內(nèi)涵之豐富,門類之全,密度之綢,實屬國內(nèi)唯一,世界稀有。 六大景區(qū):廬山牯嶺景區(qū)、廬山山南景區(qū),廬山山西景區(qū),永修縣景區(qū)、潯陽景區(qū)、共青城景區(qū); 二點:湖口縣的石鐘山和彭澤縣的龍宮洞; 一線:長江、鄱陽湖水上游。
九江交通得天獨厚,既扼渝、漢、寧、滬的水上交通要沖,又是贛、鄂、皖、湘水陸聯(lián)運的換港碼頭;京九鐵路貫通南北,一橋飛架南北,長江天塹在此變?yōu)橥ㄍ尽?BR>
九江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名勝古跡甚多,旅游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F(xiàn)在對旅游資源逐步開發(fā),各景區(qū),景點建設(shè)日臻完善,服務(wù)設(shè)施逐步改善,接待能力初具規(guī)模,被國家列為對外開放城市。
“九派潯陽郡,分明是畫圖”。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在縱橫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著400多個景點景觀,呈現(xiàn)出一幅千崖競秀、萬壑爭流、梵宇巍峨、勝跡如林的山水畫卷,形成了一個以廬山為“龍頭”,包括“六區(qū)”(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鐘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游線)的大型旅游區(qū)。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體,有400多個景點景觀,已開發(fā)景點120處,旅游線路30多條。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8處。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旅游勝地40佳”之一,1996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全山景點80余處,各類中外別墅1500余幢。山南景區(qū)有唐代詩人李白寫下“望廬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晉代詩人陶淵明故里和桃源勝境等。 市區(qū)主要景點有九江長江大橋、長江大堤外廣場、周瑜點將臺--煙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當年宋江醉題反詩的潯陽樓等景點,市中心的甘棠、南門兩湖,面積120萬平方米,兩湖間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分布在縣區(qū)的景點主要有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陶靖節(jié)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飛之母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江湖鎖鑰石鐘山、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的云居山真如禪寺、全長2700余米的地下溶洞龍宮洞以及有“萬島之湖”之稱的柘林水庫等。
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萬里長江,自青藏高原發(fā)源,一路發(fā)展壯大,浩浩蕩蕩而來,至九江一帶,江面開闊,史稱潯陽江。潯陽江畔,風光旖旎,物產(chǎn)豐饒,人杰地靈。歷史上,演繹過多少動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廬山,灌嬰筑城鑒浪井,公瑾甘棠點水軍,董奉杏林救黎民,淵明種豆南山下,樂天江頭感琵琶,太白五老攬秀色,東坡月夜探石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九江與南昌之間。它北縈長江,西屏廬山,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晴日浮光躍金,舟發(fā)鳥翔;雨時云水茫茫,風急浪高;朝暉夕陽,氣象萬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所寫“虹銷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描繪的正是鄱陽湖的景色。
歷經(jīng)時代巨浪洗禮的九江,正以堅實的步伐,嶄新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迎接未來,實現(xiàn)九江在江西的率先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