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留耕堂
景點 |
留耕堂 |
介紹 |
在番禹市沙灣鎮(zhèn)內(nèi)。為番禹沙灣大族何姓人氏的大宗祠。堂名得名于該祠堂的對聯(lián):“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钡谝粋在沙灣定居的何氏人家是何人鑒,于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購置了沙灣大片土地,成為番禺當(dāng)時五大名門望族(何、王、黎、李、趙)之一。為紀(jì)念和奉祀何人鑒,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何氏族人興建了這座留耕堂。留耕堂歷元、明、清三代,先后大修3次,在1986年耗資百萬元后裝修一新開放,辟為"沙灣博物館"。留耕堂面積達3300平方米,為磚石木結(jié)構(gòu),平面呈南北長條形,主要建筑有:山門、儀宮、釣魚臺、享殿、寢殿、東西兩廊和村祠。 寢殿是由24根木石柱和托梁金字架構(gòu)成的,它面闊三間,紀(jì)念何氏祖宗1-5世的神主。留耕堂最大的特點是柱子多,共有112條柱子。其裝飾藝術(shù)豐富多彩,集元、明、清特色于一體,有木雕、石刻、磚雕、灰塑、鐵鑄等柱子。 留耕堂現(xiàn)存的古跡或故事很多:正門外面是大池塘;進山門后是第一進,"何氏大宗祠"橫匾高掛,全進共16根木石柱,東西兩側(cè)有兩間鼓樓;第二進從儀門開始,儀門牌坊是用石建成的"山字形";有陳白沙的石匾刻字"詩書世澤"。同時,二進儀門的石牌坊,集書法、木雕、石刻、灰塑為一體,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過了釣魚臺,便進入三進享殿。該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它用4條石柱和24條兩人合抱較粗的木柱支撐,托起由兩座硬山山頂構(gòu)成的這座建筑物的屋頂,這座建筑是留耕堂內(nèi)最雄偉、最有氣派的建筑。留耕堂是嶺南地區(qū)著名的古代宗祠建筑。
|
位置 |
廣東廣州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