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北京香山公園
景點 |
北京香山公園 |
介紹 |
香山公園總面積2400余畝。在人們印象里香山是一個深秋紅葉遍山,仲夏綠蔭壓地,林木蔥蔥、花樹繁茂的典型的森林公園。其實香山也是一處皇家園林,歷史上也曾“金碧輝煌”過。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一——靜宜園,即是此處。 (一)園史簡述 在遼代,這里是私人宅邸。當時有個中丞名阿勒彌者,見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舍。金世宗完顏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現(xiàn)在香山寺之前身。金章宗時,又在此建會景樓和祭星臺建筑,從此皇家苑囿的規(guī)模初步形成。清乾隆十年(1745),動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對香山進行了大規(guī)模建設,形成了盛清時期京西?quot;三山五園"之一,即"靜宜園"。此時園內(nèi)景物非凡,建筑多樣,各式的亭臺樓閣、廊軒館榭、牌坊、廟宇等分布在山巒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綠蔭之中。 靜宜園曾有二十八景:勤政殿、麗矚樓、綠云舫、虛朗齋、瓔珞巖、翠微亭、青未了、馴鹿坡、蟾蜍峰、棲云樓、知樂濠、香山寺、聽法松、來青軒、唳霜臬、香巖室、霞標蹬、玉乳泉、絢秋林、雨香館、芙蓉坪、*-陽河、棲月崖、重翠崦、香霧窟、玉華岫、森玉笏、隔云鐘。 該園經(jīng)過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兩次野蠻掠劫之后,景物所剩無幾。 辛亥之后,香山亦為軍閥、官僚政客們所占有,圈地歸已,大建別墅,破壞了景觀。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對香山公園進行了修繕,新建了許多設施,增設了空中索道等。
(二)關(guān)于香山名稱的來源 1.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頂有一塊巨大的乳峰石,形狀像香爐,晨昏之際,云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爐中香煙裊裊上升,故名香爐山,簡稱香山。 2.仿照江西廬山而來。李白名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有香爐峰,香山仿香爐峰之名,故名香山。 3.古時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開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記載:"杏樹可十萬株,此香山之第一勝處也?明詩有"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宮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萬壑千崖種杏花"之句!兜劬┚拔锫浴分杏杏涊d:"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三)景觀介紹 1.東宮門:香山公園之正門,坐西朝東,兩側(cè)有銅獅。乾隆所題"靜宜園"赤金大字匾額懸在門檐上,F(xiàn)在此門是改造后的大門,原靜宜園大門是城關(guān)式建筑,門口有牌坊三座。 2.靜翠湖:進門往南可見一池碧水,三面環(huán)山,幽靜宜人,取名靜翠湖。這里林木蔥郁,山巒倒映在平靜的湖水中,靜翠二字名副其實。 3.香山飯店:過靜翠湖右轉(zhuǎn),即到香山飯店。這里原是康熙皇帝避暑行宮故址。這座高級飯店是世界著名建筑師美籍華人貝聿銘主持設計的。主要建筑有四合院“溢香廳”、蘇州式庭院“煙霞浩渺”,14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面上建有“飛云石”。整個建筑綜合了我國南北建筑風格,是中國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手法結(jié)合為一體的作品,給人以舒適寧靜之感。 4.香山寺:該寺遺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jù)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鐘鼓樓、城垣、紅墻碧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經(jīng)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二次浩劫之后,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臺階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件不怕火燹的石頭制品了。石屏本身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正面中間是《金剛經(jīng)》,左為《心經(jīng)》,右為《觀音經(jīng)》,背面是燃燈、觀音、普賢像。山門內(nèi)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石碑,內(nèi)容是乾隆書的《娑羅樹歌》。山門外有幾處著名古跡: 聽法松:寺門兩側(cè),有二株遒勁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松,狀如聽法,故名。 金雞叫:在聽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磚上跺幾腳,可聽到錚錚之聲,猶如金雞啼鳴。 知樂濠:山門前石橋下有方池,上有漢白玉雕欄,池南側(cè)有龍頭,泉水流出,名知樂濠。 來青軒:該軒建在依崖疊石之上,登軒四望,青翠萬狀,故名來青。明萬歷二十八年(1596),萬歷皇帝祭陵歸來,見此軒之匾額后,嫌小,遂NFDBE書徑尺"來青軒"三個大字。寺內(nèi)還有護駕松、丹井等古跡。 5.夢感泉:相傳金章宗宿香山行宮,夢見泉水涌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一泉,取名夢感泉。后來寺僧想將泉擴大,結(jié)果反而枯竭。 6.雙清別墅: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nèi)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nèi)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即吟成于此處的八角亭內(nèi)。 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qū))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7.閬風亭:路旁一亭,亭旁一塊劍石,上刻"閬風"二字。站在亭上眺望西山,令人心曠神怡。 8.森玉笏:從閬風亭向西直上,可見一巨大的懸崖峭壁。乾隆皇帝看它像朝臣手中的笏版,故賜此名。森玉笏三個大字刻在石壁上。附近有許多頌揚的題字和詩句。
|
位置 |
北京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