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重慶奈何橋
景點 |
重慶奈何橋 |
介紹 |
名山寥陽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橋。三座橋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橋?qū)拑H四尺許,兩側(cè)護(hù)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為條石嵌砌。據(jù)資料記載:該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為明朝蜀獻(xiàn)王朱椿建在寥陽殿前的觀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
“奈河”,是佛教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缎抑尽返谒木韺Υ擞兴涊d:“行十余里,至一水,廣不數(shù)尺,流而西南。觀問習(xí),習(xí)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里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fēng)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民間謠傳:人死后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hù)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敦S都宗教習(xí)俗調(diào)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xì)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nèi),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后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舍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后佛能護(hù)佑過奈河橋。廟里僧尼們更是生財有道,為了撈取更多錢財,故意在青石橋面涂上桐油、蛋清,使過橋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腳女人行步更難,常常摔倒在橋上,人人誠惶誠恐,只好拿錢消災(zāi)。從而加深了奈河橋的神話色彩。
世上本無鬼神,在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更不會被鬼神所迷惑。奈河橋是歷史的見證,是人們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們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惡難過奈河橋。為人不作虧心事,走過奈河橋不驚。
現(xiàn)在,人們也將奈河橋的中間一座橋用來驗證好人和壞人。年輕單身者須三步跨過橋面,男性先邁左腳,女性先邁右腳。夫妻或戀人手牽手一起九步走過橋面(男左女右,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必天長地久。年幼者或年長者可三步以上跨過(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但必須是單數(shù),如5步、7步、9步等等。如平安跨過者為好人,則死后魂靈就不會落入血河池,順利通過奈河橋,免受銅蛇鐵狗狂咬之苦。
左邊橋是金橋,右邊橋是銀橋。下山時,請各位朋友走兩邊的橋,過“金橋”的能升官,走“銀橋”的會發(fā)財。
|
位置 |
重慶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