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金臺觀
景點 |
金臺觀 |
介紹 |
金臺觀為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區(qū)北部的陵塬上,為寶雞道教三觀(金臺、銀臺、玉臺)之首,南距火車站0.5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為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修道處!睹魇贰肪299《張三豐傳》載:“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婀事勂涿槲涠哪辏1391年)遣使覓之,不得。后居寶雞之金臺觀! 金臺觀建筑總體布局依山就勢,主要建筑沿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金臺觀現(xiàn)存建筑分中院和東、西偏院三部分。主要建筑和古跡有玉皇閣、三清殿、呂祖殿、慈航殿、八卦亭、圣母洞、三豐洞、藥王洞、朝陽洞等。觀內有高臺一座,登臺可俯視全市。 在觀內,除了亭、閣、殿、洞外,古柏參天,生機盎然,傳為張三豐親手所植,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觀內還存有珍貴的碑碣,張三豐為人們治病的“翻耳罐”等文物。它們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和觀賞價值。 觀內建筑分三部份,中部有洞名為 修中洞,朝陽飛仙。中軸和偏東共建有三宮、三清、后稷和之帝八座大殿。西北部有八角形東華廳一座。觀門為玉皇閣二層樓閣。院內梅竹滿院,古槐參天。張三豐,是個游仙道人,相傳他于元朝末年來寶雞金臺觀修煉,成道后到四川灌縣,青城山隱居,又來到武當山傳道,為當時的名道。 玉皇閣 紅墻綠瓦,朱楹雕欄,華拱飛檐,亭亭玉立,金碧輝煌,在朝霞、夕陽下,更顯得光流天際,巍峨壯觀,被譽“金閣流霞”,為寶雞的八景之一。它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年間,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加以重修。座北朝南。東西12.4米,南北11.57米,為明二層實三層的樓閣式建筑。一、三層皆有回廊環(huán)繞,前后有門可以穿過,登高遠眺。閣的山門左邊為“臥霞”,右邊為“云棲”。閣前有一對石獅,仰首蹲坐,氣勢威武。兩廂鑄有旌旗方斗,游龍飛鳳的鐵旗桿矗立閣前,氣勢無比雄偉。 三清大殿 位于觀內玉皇閣北面。創(chuàng)建于明代。座北朝南。東西10.7米,南北6.34米;面闊3間,進深1間。此殿有東西配殿,東為太子殿,座東朝西;西為靈宮殿,座西朝東。與玉皇閣形成了一個小天井。 祖師殿 位于玉皇閣以北靠東邊,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東西9米,南北7.3米;面闊3間,進深1間。 玄帝殿 位于祖師殿以北。創(chuàng)建于明代。頂為清代風格。座北向南。東西10.6米,南北9.7米;面闊3間,進深2間。 太皇宮 位于玉皇閣北邊西部,民國時新建。座北向南東西9.39米,南北7.34米;面闊3間,進深1間。 東華亭 位于玉皇閣最北邊,清代建筑。圓形,直徑9.11米。攢角屋頂,下設欄桿。 另外,還有圣母殿等。因整個建筑群依地形先后增建而成,因而平面布局不夠規(guī)整。觀后有三疊崖,依崖鑿洞,洞口修云檐門疊,洞內供奉各位神主。左邊依次為藥王、祖師、周公洞及三豐寓所,三豐練功場;右邊依次為白衣、姜螈、飛升、朝陽、釋迦等洞。二疊崖為關帝、財神、紫薇等洞。洞洞皆有塑像。 建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金臺觀古建筑,后又將此建為寶雞市博物館,市博物館在此設周秦文化展和寶雞民間工藝品展,展出寶雞地區(qū)歷代出土的商、周、秦代銅器和鳳翔、千陽等10多個縣的民間工藝精品。 金臺觀是寶雞標志性建筑。歷史上金臺觀不僅是一處著名道教活動場所,而且是一處旅游觀光之地。自建國以來,曾先后有劉少奇、彭德懷、習仲勛、黃鎮(zhèn)、杜義德、趙蒼壁、皮定鈞、呂劍人、袁偉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來此參觀過。今日的金臺觀,隨著亭、閣、殿、洞的多次加固維修,雕梁畫棟,更為金碧輝煌。
|
位置 |
陜西寶雞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