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虎渡第一江東橋
景點(diǎn) |
虎渡第一江東橋 |
介紹 |
江東橋原名虎渡橋,位于九龍江北溪下游,漳福公路干線上。江東橋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它與泉州的洛陽橋,晉江的安平橋,福清的龍江橋合稱為古代“福建四大石橋”。近年又被《世界之最》書籍列為世界最大的石梁橋。據(jù)《讀史方輿紀(jì)要》稱:“江南石橋,虎渡第一”! 〗瓥|橋這段溪流,古稱柳營江,原是通津渡口,江東橋因“在郡之寅方”寅屬虎,故稱虎渡。這里兩岸峻嶺對峙,萬壑并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涌,駕舟渡江,進(jìn)寸退尺,令人觸目驚心。宋代陳讓在《重修虎渡橋記》中云:“東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測,則立址于重濤悍流之中,似韭在匠鬼工,莫能措手”。說明這里渡江架橋之艱險。 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郡守趙逖伯在這里連艘建造浮橋,開此處造橋歷史的先聲。但浮橋“搖蕩掀簸,過者凜容”,且經(jīng)風(fēng)雨摧損,疲于屢易。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莊夏始于此壘石為墩,建造木橋。但因水深流急,拋石都被沖散,遲遲未能奏效。一天,忽見老虎負(fù)子過江,游過一段急流,即棲息片刻,再游再息,終達(dá)彼岸。建橋工匠,見狀忽悟,循蹤勘探,發(fā)現(xiàn)虎游一線,水下有石如阜。于是選址筑墩鋪梁成橋,并以木瓦蓋頂,命名曰“通濟(jì)橋”,又稱“虎渡橋”! ∷渭挝踉辏1237年)木橋被火燒毀。漳州郡守李韶倡議改建石橋,并捐私錢50萬。里人吏部尚書顏頤仲及故守莊夏之子夢說袞成之,F(xiàn)撥庫銀萬緡,又發(fā)動廷睿和尚師徒四處摹化以濟(jì)之。歷時三年雙一個月,造成石橋,“其長三千尺,址高百尺,釃水(橋孔)一十五道,梁跨于址者五十有八,長八十尺,廣博皆六尺有奇。東西結(jié)亭以憩往來者!敝链,虎渡橋夷然穩(wěn)定百數(shù)十年。 后經(jīng)元、明、清各代,石橋?qū)覛倚蓿灿惺啻。特別是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代巡李翔謀建石梁橋,由郡守孫裕組織施工,不久,因調(diào)職未果;嘉靖十八年(1539年)代巡侍卿王石沙再次撥帑興修,并由郡守顧四科募民施工,經(jīng)民眾努力,隔年冬,新建成石梁橋落成!笆洪L八十尺,寬、厚各五尺,釃水一十五道,一道三梁,疏之以廣其道,以板石橫彌其縫,廣二十尺,長二千尺,皆新制也!绷菏钪亟賴。在古代要開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難度是難以想象的。且用什么辦法、什么工具將如此石梁運(yùn)至江邊,架上橋墩,至今還是一個謎。這樣“上重下堅,相安以固。漲不能沒,湍不能怒,火不能熱,颶不能傾”。實(shí)是建橋史上的奇跡! ∪缃袷喝苑(wěn)架橋墩之上,成為一大奇觀,吸引中外許多學(xué)者、游客。英國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后,在《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一文中評價說:“在中國其他地方和國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如今,江東石橋仍橫跨九龍江上,成為國道324線要塞。
|
位置 |
福建廈門
|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