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道教宮觀,成都市區(qū)現(xiàn)僅存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宮觀。在成都市通惠門外南面百花潭北岸。占地2.5萬余平方米。初名青羊肆。傳說老子西行至函谷關(guān),為關(guān)令尹喜著《道德經(jīng)》,臨別時說:“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見《蜀王本紀》)后人遂在此建立廟宇,名青羊觀。唐代擴修后改為現(xiàn)名。明末毀于兵火,F(xiàn)有殿宇為清代所建,有靈祖樓、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無極殿)、玉皇閣(斗姆殿)、降生臺、說法臺、唐王殿(紫金臺)等,由南至北、從低到高建筑在一條中軸線上。殿宇高大,環(huán)境清靜,宮中銅羊、銅鐘、鐵鼎、鐵花瓶、鐵燭臺、《道藏輯要》刻板等均是重要文物。
三清殿
又稱無極殿。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占地1000余平方米。殿內(nèi)供奉9米多高的貼金泥塑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三尊神像,故名。殿內(nèi)香案前有色如赤金、形象生動銅羊一對。
八封亭
在三清殿前,始建年代不詳,清同治、光緒年間重建。亭基為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支撐亭身、亭蓋的8根石柱上都鐫刻有騰空凌云的蟠龍形象。亭身包抄格門花窗,藻井八方飾八封圖案。亭頂以黃綠琉璃瓦覆蓋,重檐八角,氣勢雄渾,典雅大方。
青羊?qū)m窯址
國內(nèi)保存較好的隋唐古窯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成都市一環(huán)路西二段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對面。有隋窯2座、唐窯2座,形制為龍窯和饅頭窯2種。設(shè)陳列室,展出該窯出土的大量陶瓷器物和文物標本,弦紋、朵花紋、草葉紋、蓮瓣紋、圓圈連珠紋、卷草紋等各種各樣的精美紋飾。1987年整體搬遷進的秦漢饅頭陶窯,更能讓人親眼目睹2000多年前古代成都的制陶工藝。
青羊?qū)m銅羊
四川著名工藝美術(shù)品。在三清殿內(nèi)香案前有銅羊一對。均長90厘米,高60厘米。其中一只為單角銅羊,又稱獨角獸,為十二屬相化身,由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頸、雞眼、狗腹、豬臀組成,造像奇巧,堪稱一絕。據(jù)座上銘文記: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北京移至青羊?qū)m。上有“藏梅閣珍玩”五字。另一只為雙角銅羊;清道光九年(1829年)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