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圣積晚鐘
景點 |
圣積晚鐘 |
介紹 |
晚鐘何處一聲聲?古寺猶傳圣積名。 縱說仙凡殊品格,也應(yīng)入耳覺清心。 從清人譚鐘岳這首《圣寺晚鐘》詩,可看出該景觀絕妙之處,不在古寺猶傳圣積名,而在鐘聲入耳覺清心。清人王日曾在《巨鐘》一詩中也詠贊這一鐘聲:“萬金熔鑄自何年?長作龍吟散曉煙。留鎮(zhèn)山門開覺路,聲聲高澈大峨巔! 圣積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處,為入山第一大寺,環(huán)境幽古。寺外古黃桷樹二株,圍可數(shù)人合抱,從報國寺向此遠(yuǎn)望,兩株黃桷似一大象。寺內(nèi)文物眾多,以普賢騎象銅像、八卦銅鐘、銅塔等最著名。八卦銅鐘原懸掛于寺內(nèi)老寶樓上,又名圣積銅鐘。鑄于明代嘉靖年問,為別傳禪師所募化。此鐘銅質(zhì)堅固,重達(dá)12500公斤,傳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銅鐘。民間傳說:當(dāng)年,別傳禪師募鑄好銅鐘后,懸掛于圣積寺鐘樓上,囑附弟子們:“我去外地云游,三天之后,爾等始可敲鐘,切記!”誰知和尚離寺不久,一小沙彌急想聆聽鐘聲,不顧師父的叮囑,掄起鐘錘便敲,“當(dāng)”的一聲,宏亮的鐘聲在空中回響,山谷齊鳴,越傳越遠(yuǎn),一直傳到和尚的耳朵里。此時老和尚才走出30華里,一聽鐘聲,神色大變,惋惜地說:“如果三天之后再敲鐘,那鐘聲將會隨我傳到已走三天路程的地方啊。”
僧人們對聲如龍吟、入耳清心的銅鐘,在敲打時間和方式上頗有考究。據(jù)民國24年(1935年)出版、趙循伯編撰的《峨眉山》載:“其鐘每于廢歷(即夏歷)晦望二日之夕敲擊。擊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隨擊隨念鐘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擊,凡百余擊始止(一說為一零八擊),每一擊,聲可歷一分零五十秒。 近聞之,聲洪壯;遠(yuǎn)聞之,聲韻澈;傳靜夜時可聲聞金頂。民國25年(1936 年)出版劉上熹的《峨眉導(dǎo)游詳記》也說:每月朔望之頭夜乃擊之,一年之中僅叩二十四次。所謂晚鐘者,因和尚于九點后執(zhí)燈上樓,口誦經(jīng)偈,俗云鐘句子。初則念一句,則叩鐘一 次,每句四字,念畢則叩,始緩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則叩愈急。緩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須誦全文,三次叩鐘,共有百零八捶。鐘聲異常宏壯。另載,晚鐘每次叩108擊與我國古代的物候歷有關(guān)。物候歷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分二十四個節(jié)氣,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個物候現(xiàn)象相應(yīng),叫“候應(yīng)”。以每年12個月,24節(jié)氣,與72候應(yīng)相加,其總和正好是108。 1959年,圣積寺廢,鐘擱置于道旁。1978年,峨眉山有關(guān)文化部門將銅鐘遷移到報國寺對面的鳳凰堡上,并建亭覆蓋維護(hù)。鳳凰堡上參天蔽日的蒼杉翠柏,莊重典雅的八角攢尖鐘亭,環(huán)繞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與古拙凝重的巨鐘渾然一體,融和了自然美與人文美,不失為一大景觀。好事者將前詩略加修改,以示其盛概:
鳳凰堡上柏森森,晚鐘猶長作龍吟; 縱說僧俗殊信仰,一樣入耳覺心清。
|
位置 |
四川樂山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