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春市中心人民廣場東北角,始建于1922年,占地1.5萬平方米,是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現(xiàn)為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寺院的山門由并列的三座拱門組成,錯落有致,建工精巧。寺內可分為三進院落,分別是彌勒殿、大雄寶殿、西方三圣殿。其中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也是寺內最大的一座建筑,外觀莊嚴,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兩側為十八羅漢,四壁飾有彩繪。在大殿后面的兩側有兩座配殿,東配殿是觀世音菩薩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薩殿。殿后的藏經樓內收藏著大量佛教經典。 1923年,佛教天臺宗法師釋炎虛來長春講“般若心經”,隨后創(chuàng)建寺廟,取名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關區(qū)西四馬路。1931年遷到西長春大街現(xiàn)址重建。 今天,般若寺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是長春市最大的華教廟宇。進入山門,東有鐘樓,西有鼓樓,這兩座建筑設計奇特、工藝精巧,遇重要節(jié)日,這里就會鐘鼓動齊鳴。 整個廟宇進深三層。第一層是彌勒殿,殿內供奉彌勒佛坐像,殿前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碑文記載著建廟的詳細經過;第二層是大雄寶殿,這是整個廟宇的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座建筑;第三層是西方三圣殿,該殿為二層歇山式建筑,樓上為藏經樓,樓下供奉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三圣像。西方三圣殿的兩側是大雄寶殿的后院配殿,其中東配殿是觀世音菩薩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薩殿。與前兩個院落相比,這里松柏參天。鳥語繞梁,營造出一種古樸、玄遠的宗教氛圍。 西方三圣殿的后院,是般若寺的盡頭,墻外就是紛擾的馬路和街市。這個小院內有三座塔型建筑物:前面一座是寺院創(chuàng)建者炎虛法師七十壽辰的紀念幢;后面兩座分別是炎虛和第二代法師澍培的舍利塔。 般若寺自建成以來,就是長春佛教的中心,現(xiàn)在是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