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嘉業(yè)堂藏書樓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嘉業(yè)堂藏書樓:(“亦稱嘉業(yè)藏書樓”因清朝溥儀皇帝題贈”欽若嘉業(yè)”九龍金匾額而名)。整座建筑總體設計為園林式布局,寓肅穆的書樓于幽雅的園林之中。 1981年4月,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藏書樓創(chuàng)始人劉承干,字貞一,號翰怡,生于1882年,卒于1963年,享年82歲。清光緒31年秀才候補內(nèi)務府卿御。1899年,其祖父劉鏞逝世后,劉承干便以“承重孫”的身份,繼承了長房劉安瀾的財產(chǎn),一夜之間頓成豪富。劉承干自幼第一嗜好就是讀書、買書、校書、寫書、藏書。他愛好目錄版本學。自謂“世守中壘舊業(yè)”,平素交游知名人物幣他正式開始藏書在1910年參觀南洋勸業(yè)會時,見到“瑰貨駢集,人爭趨之。他獨步狀元坊各書肆,遍覽群書、兼兩載歸”,次日上門售書者接踵而來。辛亥革命期間,劉承干乘大批古籍拋售之機,不惜巨資,大量購書。因為"竊好斯文"的劉承干深知藏書之不易,鑒于前人"聚而旋散",起想蘇東坡曾說過:“李公擇的書不藏在家中,而成藏在原來住過的寺廟僧舍”,這是很有見識的。于是他決心在小蓮莊劉氏家廟的旁邊建造一座藏書樓,于1920年初冬破土,1924年歲尾竣工,“康金十二萬,拓地二十畝”。書樓建成以后,他又不惜重金,陸續(xù)增添,自稱歷時20年自費銀30萬,得書60萬卷,共16萬冊。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在藏書樓全盛時期,即1925年至1932年之間,珍本善本有宋元刊木200種,清刻本5000種,地方志1200余種,叢書220余種,抄本2000種,其它1200余種,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史書。此外還有碑帖數(shù)千種。嘉業(yè)堂藏書以宋刊《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最為珍貴,號稱鎮(zhèn)庫之寶。還有眉山刊本《宋書》殘帙,近人張元濟先生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至于宋開慶(1295)1 10卷本《鶴山先生大全集》、米淳熙戊戌(1178)本《竇民聯(lián)珠集》也均是世都艷稱的海內(nèi)孤本、珍本。嘉業(yè)堂收藏的兩大特點:一是不專重于宋元刊本,更著眼于明清兩代。二是不惜重金廣收地方志1200利133380卷。其中可稱“海內(nèi)秘藏“的珍本,就有62種。
劉承干不僅以收藏古籍而聞名全國,還以雕版印書蜚聲海內(nèi)。前后刻印的書有《嘉業(yè)堂叢書》、《吳興叢書》、《求恕齋叢書》、《留余草堂叢書》、《希古樓金石叢書》、《影宋四史》、《舊五代史注》、《晉史注》、《八瓊室金石補正》等。他刻印的書,芒不是為了營利,絕大部分送學人。不僅送本國,還送給日本等域外人。魯迅在《病后雜談》一文中曾表示:"對于這種刻書家,我是很感激的。"在給友人楊霧云的信中,魯迅還稱贊劉承干"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會刻的,所以他還不是毫無益處的人鈞。"
l949年,大軍南下時,周恩來總理指示解放軍部隊保護好藏書樓。大軍解放杭州后,經(jīng)南潯去攻打上海時,陳毅司令員在戎馬倥惚之際還親自走訪了藏書樓,并派一個連隊駐守。1951年11月,劉承干把藏書樓,捐獻給國家,由浙江省圖書館接收,F(xiàn)有藏書十余萬冊,雕版片三萬。
新中國建立后省圖書館十分重視嘉業(yè)堂藏書樓的保護與管理,不時加以維修,因而書樓建筑保存完好。近年來,陸續(xù)對外開放,已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和文物旅游景點的雙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