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明教寺 |
介紹 |
在合肥市逍遙律公園旁,原名鐵佛寺,又稱明教臺、曹操點將臺。該寺始建于南朝梁時,至隋末,寺院荒廢。唐大歷年間(766—779)在廢墟中掘得鐵佛一尊,廬州刺史裴絹上奏朝廷,準奏重建,定名為“明教院”。明代改稱“明教寺”。后迭經(jīng)興廢。至清咸豐三年(1853),復毀于戰(zhàn)火。光緒年間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軍飛機炸毀。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有關部門多次撥款修繕。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全國重點寺院。明教寺歷史悠久,建筑雄偉。在清代,居合肥城眾寺之冠。現(xiàn)存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教駑臺高5米,面積近4000平方米略呈正方形。三國時,合肥為曹操管轄之地,他曾多次來合肥部署對吳國孫權的戰(zhàn)事。教弩臺就是曹操所建的一個軍事堡壘,它既可捍衛(wèi)合肥城的安全(離城僅4公里),又可用以訓練強弩手。南距淝水僅5米,東距津水約百米,北距逍遙津百余米,均在強弩射程之內(nèi)。據(jù)說當時經(jīng)常有500名左右弓弩手在此比武、操練,勝 者贈以紅袍以示獎勵。百步穿楊,鑼鼓聲起,曹操哈哈大笑。為了使士兵們夏日不受日曬,臺邊種有許多松樹,風來松聲如濤,教弩松蔭,為廬州八景之一。臺上除有聽松亭外,還有一口古井,因井口高出街道平房屋脊,稱屋上井,水味甘美,四季不竭。井口石欄拙樸古老,現(xiàn)出23道提水繩溝,繩溝石質(zhì)光亮如玉,欄上鐫刻“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字樣,是供士兵解渴用的。經(jīng)長年累月提水,井口石盤上現(xiàn)有23道繩痕。井欄上還有“晉泰始五年”(269)字樣。到南朝梁武帝時(503一548),據(jù)說因掘得一尊高一丈八的鐵佛,于是在教彎臺上建一佛寺,名鐵佛寺(一說在唐大歷年間掘得鐵佛)。唐大歷年間改名明教寺,后毀于兵火,F(xiàn)廟為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所建。袁于天國革命失敗后削發(fā)為僧。清同治年間重新修建。寺內(nèi)共有佛像30多尊,有大雄寶殿、地藏殿等建筑。登臨臺上的聽松亭,可以俯瞰合肥全城景色。前人詩有“登臨收楚豫,吞吐盡江淮”之句。近年已全面修葺,成為合肥市文物旅游的主要景點。
|
位置 |
安徽合肥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