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膠東半島中部,距煙臺市區(qū)50公里,總面積4745公頃。因膠東籍作家馮德英的三部長篇小說 《苦菜茶》, 《野菊花》和《迎春花》使昆崳山更增添了一層誘人的魅力。
山中森林茂密、古樹名木繁多,有木本植物300多種,草本植物600多種,可觀賞的花卉350多種,是豐富的綠色植物寶庫。山內(nèi)一年四季林相變幻奇特,色彩斑瀾,景觀千姿百態(tài),奇峰異石星羅棋布,溪水、山泉、清潭、瀑布等縱橫其間,是人們回歸大自然的圣地。
昆崳山是道教全真教的發(fā)源地,煙臺霞洞神清觀是全真教的祖庭,如今祖師王重陽及七真第子的石雕塑像陳列完好,文物保存齊全。山中,目前已開辟了太礴頂、煙霞洞、九龍池、岳姑殿、無染寺五個主要景區(qū)。周圍的一些山峰都很有名氣,而且邱處機(jī)都給它們起了名字,有一座叫臥龍坪,還有一座叫清風(fēng)亭,是賞月的最佳處,舊進(jìn)七真人常在此打坐賞月,修心養(yǎng)性。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山市。
清初文壇宗主王士禎(1624—1711年)云:“昆崳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遙望之,山化為海,唯余一島,島外悉波濤漫,舟船往來山下,人但覺在霧氣中!睙熛级词且煌回r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橢圓形,深約7米,高3米,略經(jīng)雕鑿。此洞僻靜清幽,背山傍水,藏風(fēng)聚氣,歷來是道人居士潛身修煉,講道閘玄的寶地。金大定七年,咸陽道士王重陽,自終南山云游東下,至昆崳山,信進(jìn)唐四仙姑的舊庵,聚徒講道于煙霞洞中,并收了邱處機(jī)等七個徒弟,創(chuàng)立了道教中的一個新宗派——全真道,亦稱全真教。這七個徒弟世稱“海上七真人”。后各自創(chuàng)立了一個支派,故也稱“全真七祖”。
金元興六年,蒙古兵攻入西域,進(jìn)軍忻都(即印度),直至躍門關(guān),當(dāng)元太祖中經(jīng)雪山(今喜馬拉雅山)時,遺侍臣二人聘邱處機(jī)前起行營。邱帶李志常等18弟子,行程5000多公里,在西征的營帳中朝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向他請教養(yǎng)生治國之道,邱進(jìn)言:“要長生需清心寡欲,要統(tǒng)一天下需敬天愛民……”
由此,邱深得成吉思汗器重,尊他為神仙,并賜以“國師”之號,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如今,北京的白云觀里供奉著七真人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