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大同華嚴寺
景點 |
大同華嚴寺 |
介紹 |
華嚴寺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壯觀,是遼金時期我國華嚴宗重要寺廟之一。前院有山門、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禪堂、僧舍。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 薄伽教藏殿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面寬五間,進深四,建筑結構嚴謹,形制穩(wěn)健。殿內完整地保存著31尊遼代塑像。其中合掌露齒菩薩塑像體態(tài)裊娜,婉麗動人,藝術價值最高。四壁排列重樓式雕木藏經閣38間。殿后壁正中間懸一天宮樓閣。這些精巧玲瓏的木構模型,對于研究我國古代建筑藝術,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稱其為“海內孤品”。
華嚴寺始建于遼,遼代佛教華嚴宗盛行,道宗亦曾親撰《華嚴經隨品贊》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帶)特 建華嚴禪寺。因寺內曾奉安諸帝石像、銅像,當時還具有遼皇室祖廟性質。遼保大二年(1122年),寺內部分建筑毀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為云中巨剎。明宣德、景泰年間大事重修,補塑佛像,勃然中興。明中葉以后分上下兩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復遭摧折,幾經修繕,成今日之規(guī)模,F上下二寺雖連成為一體,仍各以一主 殿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寶殿為主,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高低錯落,井然有序。下寺以遼建薄伽教藏殿為中心,保存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柜及天宮樓閣。下寺磚雕二門以東,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門,別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東方,這與契丹族信鬼拜日、以東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習俗有關。
華嚴寺大雄寶殿:在華嚴寺內北隅。始建于遼,保大之亂(1122年)毀于 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舊址重建。殿身東向,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面積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臺上,是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 米,廡殿項,正脊上的琉璃鴟吻規(guī)模甚大,高達4.5米,北端鴟吻系金代遺物, 歷經雨,至今光澤燦然。當心間及左右梢間辟門,形制古樸,為金代舊物, 門前所飾壺門,為已知較古者。殿內采用減柱法,減少內柱十二根,擴大了前 部空間面積,便于布列佛像和進行佛活動。殿內有五方佛和二十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為清代罕見。頂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塊,大部為清代制作,所繪圓環(huán)、龍鳳、花 卉、梵文等圖案,極富變化。殿內還有一座2.5米高的木構樓閣模型,是仿制明代大 同城西北角的乾樓而作,為研究明代大同城樓結構的重要實物資料。
|
位置 |
山西大同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