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中山公園 天津
景點 |
中山公園 |
介紹 |
中山公園位于天安門西側(cè),面積22余公頃。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為中央公園。為紀(jì)念孫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園。
從南門入園,走過門廳,穿過曲折的彩繪長廊,迎面矗立著一座藍(lán)琉璃瓦頂?shù)挠晒纛}寫的“保衛(wèi)和平”石牌坊(原稱“克林德”坊和“公理戰(zhàn)勝”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參天,形態(tài)各異的古柏相傳為遼時種植,迄今已逾千年。還有一株槐樹與柏樹相抱而生。稱“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葉茂,蔚為奇觀。由此西行就到了壇門外,一對雄俊的石獅系北宋遺物,是1918年從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廟廢墟中發(fā)掘遷來守門的。
走進(jìn)壇門.眼前是一條綠色的林蔭道,周圍遍栽果樹。公園的主體建筑社稷壇位于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jìn)貢來的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認(rèn)為,五行乃是萬物之本。壇臺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稱“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來全埋,1950年已移去。壇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墻,東藍(lán)、南紅、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漢白玉欞星門一座,顯得格外莊嚴(yán)肅穆。皇帝把“社稷”看作為國家的象征,并自認(rèn)為受命于天,為了祈禱豐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來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師、獻(xiàn)俘、旱澇災(zāi)害等也要到此祈禱舉行儀式。壇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構(gòu)建筑,面闊5間,進(jìn)深3間,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白石臺基,無天花板。明露著梁架和斗拱,繪和璽彩畫。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后門內(nèi)兩側(cè)原列有72支鍍金銀的鐵戟,故稱戟門。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將鐵戟全部掠走。社稷壇外西南面,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附屬建筑。
社稷壇東邊,環(huán)境清靜,稱長青園,園內(nèi)疊假山、搭花棚、筑花壇、置盆景。在松柏蒼翠,杉竹相映中,點綴著松柏交翠亭、投壺亭、來今雨軒等景點;西邊的唐花塢是培育各種名貴花木的溫室花房,一年四季萬紫千紅,春意盎然。這里還有迎暉亨、蘭室、水榭、四宜軒、春明館、繪影樓等建筑。
此外,園內(nèi)還從各地遷移來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塢以西,著名的“蘭亭碑亭”與“蘭亭八柱”,原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遷來的。亭為重檐藍(lán)瓦八角攢尖頂,立在中間的石碑上刻有“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圖”和乾隆帝所寫的有關(guān)“蘭亭”的詩作,八根石柱上分別刻著歷代書法家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帖,是珍貴的石刻文物。1915年從清代禮部衙門移來的習(xí)禮亭,原建于鴻臚寺內(nèi),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員和外國使臣朝謁皇帝習(xí)禮之地。
公園后部植一片柏樹林。筒子河上可劃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與故宮相輝映,波光樓影,景色如畫。
|
位置 |
天津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