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紅石峽
景點(diǎn) |
紅石峽 |
介紹 |
在榆林市北郊3公里處,又名“雄石峽”,是一處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區(qū)。紅石峽山奇水秀,石窟古剎林立,還有陜西省最大的摩巖石刻群,吸引了眾多的書法愛好者參觀游覽。 因山皆為紅石,故得名為紅石峽。兩山虎峙,石峽中開,一注清流,綠洲而來。紅石峽東壁原來建有紅山寺,據(jù)《創(chuàng)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為宋、元間古剎”,故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歷史。
明代成化年間維修后,改為雄山寺。萬歷二十八年(1600)春,峽崖崩坍,墻垣樓閣等建筑盡被毀壞。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zhèn)遠(yuǎn)寺。寺門樓子的門洞上額攜刻著“紅石峽”三字,是由我國著名美術(shù)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歲高齡時所書題刻的。 紅石峽,峽分南北兩段。北峽兩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結(jié)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飛流瀑布,水石相擊,有“水簾飛雪,石洞棲云”之稱。站在巖頭,水聲相擊,轟鳴如雷,波翻浪滾,云霧騰飛。登臨洞口,頓覺寒氣撲面,沁涼爽人,歷來被譽(yù)為奇觀。洞口刻有“蚊窟龍窩”四個大字,醒目耀眼。南峽,東崖高12米J,長250米,西崖高18米,長284米,兩壁雙峰對峙,依壁鑿石成窟,據(jù)史料記載,有44窟,窟內(nèi)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據(jù)記為明代所創(chuàng),“文革”中盡遭破壞,所存無幾。現(xiàn)僅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布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勝比。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觀音堂、石佛殿、圓覺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須彌殿、園沁殿等,除個別重新塑像外,壁畫、碑記等蕩然無存。 1. 中原第一景;體驗(yàn)14億年前震旦地殼運(yùn)動所造成的地質(zhì)遺跡,使得其成為“縮小了的山水世界,擴(kuò)大了的藝術(shù)盆景”。 2. 紅巖絕壁,我國北方地區(qū)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 3. 白龍瀑,峪內(nèi)第一掛瀑布。共分三疊,垂直落差60余米,上兩段短而隱,下一段長且露,狀若飛雪玉龍,銀光閃閃。 4. 黑龍洞,洞長30米,洞內(nèi)伸手不見五指。此處既可觀澗內(nèi)潭飛瀑,又可看飛巖陡崖,險情奇趣。 5. 一線天,這里澗水分切山體,從而急流而下,絕壁高聳,崔巍對峙,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 6. 黃龍?zhí)叮瑣{寬二三十米。水深處湛藍(lán)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擁有大量且?guī)拙溆^賞性的奇石。 7. 相吻石,兩條躍出水面紅色奇石,宛如一對情人相擁甜吻——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合龍子的浪漫化身。 8. 逍遙石,高2余米,長3米,寬約1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紋理自然,古樸悠悠,灑脫飄逸,乃大自然杰作。 9. 黑龍?zhí)叮劣闹翃W,碧綠的潭水映襯著朱紅色的山體所透出的明麗鮮艷的奇景?煞褐厶渡,可嬉戲潭中,亦可散步潭邊。 10. 鐘乳石,此處鐘乳石形成在石英巖上,白色的鐘乳石在紅色巖壁的映襯下,素雅美觀。 11. 懸石,此石夾在兩座峭壁間,搖搖欲墜。站于其下難免心驚肉跳,因此又可叫“試心石”。 12. 黃龍瀑,銀白色的水草從谷底傾瀉而下,瀟灑飄逸,瀑布之聲如急雨,如裂帛。瀑布與其身后涌泉相稱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 13. 天然壁畫,泉水在巖壁上流動,撒下點(diǎn)點(diǎn)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流光異彩,滿目生輝,形成了獨(dú)特的天然壁畫。 14. 天女散花瀑布,兩條瀑布上下錯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輝映。飄飄灑灑,飛花碎玉。 15. 蒼龍澗,狹長幽曲,山勢巍峨的深澗。
|
位置 |
陜西榆林
|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