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diǎn) |
高坡苗鄉(xiāng) |
介紹 |
高坡苗族鄉(xiāng)屬花溪區(qū)轄地,距花溪31公里,為喀斯特溶巖地形。保存完好的古老民族風(fēng)情,奇特的高山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共同組成了高坡獨(dú)特神奇的景觀。 高坡旅游景觀,可分為4條線17個(gè)點(diǎn)。北線為徒步探險(xiǎn),峽谷尋幽,高山覽勝,布依風(fēng)情及“播淼”(溶洞奇觀)旅游線。 高坡為地壘式巖地隆起。四周峽谷深陷,中間隆起為山。上大山,入口處有“兩石對崎,其勢如門”,故稱石門。石門為苗族村寨,寨門敦實(shí)古樸,入門攀山,絕頂處面西,腳下萬丈深淵,可遠(yuǎn)眺花溪、貴陽。絕壁巨石上,有雙鉤摩崖石刻“永鎮(zhèn)邊夷”4個(gè)大字,為明朝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苗族先民的歷史見證。 從巔北入峽谷,巖石赤紅,稱“紅巖沖”峽谷。谷長10多公里,兩側(cè)懸崖峭壁,灌木叢生,石藤糾葛,猴兒嬉戲,數(shù)十飛瀑懸掛,流水潺潺。林中錦雞、相思鳥爭鳴,滿谷茶花、杜鵲、映山紅相映成趣。 行“之”字路,登懸梯上谷南頂,有高山平地,依山為布依擾繞寨。好客的布依人迎候寨門,唱起迎賓歌,敬迎賓酒。布依族席上多禮俗:酒壺、匙筷、條凳,均以紅紙封貼,須唱啟封歌;席間又是贊客歌、古歌、酒歌、四季排歌,主唱客和,洋洋喜氣。紅米飯、糯米酒、酸菜豆湯、血豆腐,地道民菜,非常誘人。
寨北山色墨黛,山腹有溶洞,向外有地下古河道橫穿南北。河道正中,有一垂直形洞豎立向上,立洞中有石梁橫亙,形成“天橋”。過天橋,右上百十步,有一大廳,高近百米之大幔石幃倒懸緊貼洞壁,幃葉每幅厚達(dá)10多厘米,相間10多厘米,乳白晶瑩,以物輕擊,不同幃葉音階各異,整個(gè)洞廳回音不絕。廳內(nèi)石筍林立,中有一巨株,數(shù)十米高,白皚皚一層層直往上疊。廳下有一“谷”,俯視谷中,有石如河馬、如神龜、如海豚,皆數(shù)萬年所滴巖漿之積成。多處地上石筍和洞頂下懸的石鐘乳或已接連一體,或距咫尺就要相接。有一處,已經(jīng)相連成玉柱,不期地下移動,玉柱中折,成兩截錯位分離。
回過天橋,北穿山外,紅巖峽谷即在腳底。谷深400余米,高處俯瞰,全谷盡收眼底。滿谷濃蔭滴翠、云霧繚繞,林中茅舍幾間,樵歌在谷中互答。
循半山石徑1里許,山巔上有克螞塘寨。寨后有溶孔石林。其石空靈剔透、墨青若黛。有一巨石,如筆架狀,又似雞冠。其形上大分為兩岔,下小有如神龕之基座凸凹相吻。四周空懸,風(fēng)吹動搖。青峰石林下有一窟,大股泉水汩汩而出,不出30米即跌落下巖。巖下空凹如檐,逢有山車水碾,幾十載碾米磨面,造福群眾。水跌下巖形成瀑布,瀑布后便是水碾,咿呀有聲,極富情趣。
觀瀑布,看水碾,覽峽谷,到布依人家喝米酒,其味無窮。 東線,竹園避暑,高山斗牛,草坡馳馬。 高坡場四周溶孔、石林,有如玉柱、蘑菇、帝冠。園蘇寨旁奇石相依,四時(shí)翠柏與墨青石林相間,穿越形同迷宮,情趣橫生。竹園寨,遠(yuǎn)視綠叢點(diǎn)點(diǎn),近觀樓臺飛檐,青瓦白墻綠樹。寨外300米,有虎場,為斗牛之所,七月逢寅,山民牽來“角!,抵角相斗,觀者成千上萬。過虎場,行3里到云頂草場,廣袤緩丘,無邊無際。草叢中,山雞振翅,狡兔尋窟?缌荫R,搭弓箭,游獵圍獰,其樂無窮。山頂有“天池”如鏡。池中鴨鵝成群,白鷺點(diǎn)點(diǎn)。苗寨竹園草舍,苗女舂碓、推磨、篩米、簸糠、績麻、織布、刺繡、縫紉,自種自制,自用自食。山巔云霧繚繞,時(shí)卷時(shí)舒,縹緲如有仙人居住。
夜晚,篝火熊熊,或烤一腿野兔、山雞,或歌一曲先民古調(diào),赤足蹈木鼓舞,放量喝牛角酒,使人頓忘境外的塵囂。 西線,游洞堡,觀瀑布,望懸棺,苗族迎送賓客旅游線。含地下洞堡(水塘)、擺弓巖(水塘)、苗寨作客(松坪)、龍風(fēng)洞(帔林)等景點(diǎn)。
水塘大山位于高坡場南面,山大而腹空,溶洞頗多。山南面有出水洞,洞洞相連,洞中空曠,大廳緊連,遍地石筍石慢石鐘乳;人力所造有洞口石徑、石屋、石灶、石廄。洞深處有地下暗流汩汩而出,古代苗民住洞內(nèi),洞口石墻工整深厚,拱門筑實(shí),門墻上有巡視臺、望孔、射擊眼,石門石柱石檻石樞,古樸粗獷,為數(shù)百年前先民御外敵所修的地下洞堡。逢外敵入侵,避入山洞以守為攻。 下出水洞,臨擺弓巖,峽谷深陷,天開一線,自東向西有流水跌宕而下,形成36米、70米、86米共3級瀑布,奇險(xiǎn)驚人。崖畔山茶爭艷,杜鵑叢叢,谷底卵石若洗。擺弓巖峭壁上,遙遙可見懸棺,高不可及。
出谷入寨,進(jìn)杉坪苗村。賓客來臨,族長率青年男女著民族盛裝迎候寨門。鐵炮、鞭炮、瑣吶、長號、銅鼓、長鼓,一齊鳴響,在一派熱烈的氣氛中喝下盛滿的牛角酒,賓主同樂,跳起歡快的蘆笙舞。擺長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對飲,雙杯對飲,勸酒聲、歌聲、嬉鬧聲,沸沸揚(yáng)揚(yáng)歡騰一個(gè)寨子。
杉坪寨南去2公里,帔林村有“龍風(fēng)洞”。山空似殼,洞在山中,地下暗流穿山過洞。溶洞分兩層,上層發(fā)育成熟,有打雞洞奇景。怪在下層,洞空無比,水流其間,時(shí)急時(shí)緩,急湍處如野馬脫韁,平緩處則風(fēng)平浪靜。水有深淺,或沒膝而過,或深不可測。
南線,古堡尋幽,洞葬藏秘,曲徑回旋,古樹參天,林間漫步。回歸大自然旅游線。含古堡(高寨)、洞葬(龍打巖)、林木(龍?jiān)?。
高坡鄉(xiāng)南段,乃喀斯特峰林地帶。山間公路蜿蜒曲折,時(shí)左時(shí)右、忽東忽西,迂回在大自然布列的迷宮之中。古屯堡,乃是先民御敵之工事,筑于山巔,保存完整。古堡選東西兩向建造山門,石拱門對開,兩門地勢險(xiǎn)要,封住山頂獨(dú)路,萬夫莫開。東西地勢稍緩,因設(shè)二重門。堡內(nèi)石徑、石屋、石桌、石凳、石床,一切自然天成。西巔極頂,坐西向東巨巖上生出一個(gè)“大王洞”,洞壁煙熏,斑斑人跡,為領(lǐng)頭寨王所居無疑。住石屋、吃烤雞、喝缸酒、鳴角號、搭弓箭、放土槍,古堡尋幽,情趣綿長。
屯堡東去2里路,有溶洞干燥空透,內(nèi)中陳列棺木百十具,置于特制木架上,整齊有致,傳說已有600多年歷史,乃苗族死者安息之所,葬俗奇異。進(jìn)龍打巖苗寨,可領(lǐng)略迎客酒、敬寨酒、情意酒、挽留酒,觀看洞葬司令歌舞表演,苗家人的善良好客,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去向前,穿林間山道,到龍?jiān)拼。古樹參天,峰叢林立,有珍貴的四輪香,稀有的金錢椰,獨(dú)特的甜樹,林竹蔥籠。苗寨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暢游苗鄉(xiāng),民風(fēng)淳樸,民俗保存完整:濃烈的迎送賓客儀式,歡快悲壯的跳場跳洞,輕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測的地下洞堡,遠(yuǎn)古的懸棺洞葬,密竹重圍的苗家山寨,獨(dú)樹一幟的苗族服飾,笙鼓喧鬧的七月斗牛節(jié),流動的鼓,多情的蘆笙,令人久久不忍離去。
|
位置 |
貴州貴陽
|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