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龍隱寺 |
介紹 |
龍隱寺又稱興教寺位于平?jīng)鍪袇^(qū)西35公里的龍尾山腰。建于漢代。相傳唐代“安史之亂”時,唐太子李亨曾在此隱居避難,以后李亨稱帝,故把此寺改名為龍隱寺。龍尾山東西約見亙5公里,山上林木蔥蘢,面臨涇水,寺建在懸崖上,山的中下部有四眼泉,寒暑不變其形,旱澇不改其盈。 有水自崖穴石隙滴落,篩璣珠,古稱“龍泉滴珠”。據(jù)《平?jīng)鍪兄尽份d,寺原名興教寺!鞍彩分畞y”唐太子李亨西上平?jīng)隹,夜宿寺中,翌年稱帝于靈武,寺亦改龍隱。明代,韓襄陵王“奉為香火,置田為廟產(chǎn)”。明末,毀于兵燹。清康熙年間,有馬氏婦募捐贈修“上佛殿,左右配殿、韋馱殿”等建筑,舊有南門樓也修飾一新。前翰林院庶吉士張崗為之撰寫了碑文。自古是各地赴崆峒山進香信士往來歇腳之地。 寺周景色宜人,山坡植被豐茂。沿山麓有清泉四眼,長流不竭,景點“龍泉滴珠”最為著稱,系平?jīng)霭司爸。清代詩人趙青藜有“泉乳珠垂露,壺心玉貯冰”的贊語。
為了開發(fā)旅游資源,平?jīng)鍪姓?986年將龍隱寺辟為公園,1994年確定為全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成立了管理所機構(gòu),同年12月批復(fù)同意該公園景點建設(shè)規(guī)劃,重點突出人文景觀。近年來,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于公園植樹和管理,目前山上的綠化工作已初具規(guī)模,現(xiàn)有樹木20多種1萬多株。
民間集資新修了三清殿、王母殿等五處古建筑,對原靈宮殿及9處石窟也進行了修復(fù),重雕了塑像,彩繪了壁畫,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成為聞名隴東的名勝古跡自然風(fēng)景區(qū)。現(xiàn)批建景點有龍泉滴珠、龍隱石窟、九龍戲水、白塔、龍山峰火、龍涇堤苑、霞嶺紅葉等,進香信士、游客四時不絕。
|
位置 |
甘肅平?jīng)?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