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諸葛墓祠
景點 |
諸葛墓祠 |
介紹 |
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跡之一。它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 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圣殿祀諸葛亮。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后人景仰,多有題詠。在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題《乾隆壬辰秋月過綿竹吊諸葛都尉父子雙忠祠》詩碑:“國破難將一戰(zhàn)收,致使疆場壯千秋,相門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賢忠武侯。”綿竹雙忠祠的前人題詠詩碑也很多,這此題詠,都將諸葛子孫聯(lián)系在一起,歌頌他們的“三世忠貞”。 史書載,諸葛瞻為諸葛亮47歲所生的長子,自幼“聰慧可愛”、“工書畫強識念”,才識敏捷,諸葛亮為使他成才,曾寫下著名的《誡子書》。諸葛瞻19歲時,娶劉禪之女為妻,拜騎都尉,歷任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待中,尚書仆射,加軍師將軍。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忠貞,身肩重任,盡心竭力處理軍國大事。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為行都護衛(wèi)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并平尚書事。六年冬(263年)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保綿竹。鄧艾遺書誘降:“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闭芭瓟貋硎梗c鄧軍決戰(zhàn)于綿竹,瞻軍敗,諸葛瞻臨陣戰(zhàn)死,瞻子諸葛尚馳馬魏軍冒陣而死,年僅19歲。諸葛瞻父子在敵軍強大攻勢面前表現(xiàn)了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景仰和崇敬。 綿竹是諸葛瞻父子斬使拒降,為國捐軀的地方,故綿竹享有“忠臣孝子綱常地”的美稱。 現(xiàn)存的諸葛雙忠祠古建筑尚有啟對殿和拜殿,啟圣殿建于清朝乾隆三年,拜殿建于道光七年。清代自乾隆以后幾乎每隔20多年就要維修、擴建一次,到清末時,雙忠祠祠已是殿宇崔偉,題刻琳瑯,規(guī)模可觀了。1985年以來,當?shù)卣畬﹄p忠祠進行一次大的修繕,修復了忠孝門,維修了拜殿,整修了墓塋,新建了文物陳列室。并在拜殿內制作了大型彩塑《魂壯綿竹關》。這組雕塑再現(xiàn)了當年諸葛瞻父子死守綿竹關,寸土不讓,以死報國的悲壯情景。雕塑用寫實的手法,造型生動,神態(tài)逼真,觀賞這組彩塑仿佛親臨當年的古戰(zhàn)場。拜殿前的匾額是張愛萍將軍書題的“漢室忠烈”四個大字。塑像上方的橫匾則是我國著名戲劇作家曹禺先生親筆所題“魂壯綿竹關”五個大字。 拜殿后面的諸葛瞻父子墓巍然聳峙,綠樹掩映,芳草萋萋,巨型石碑立于墓前,上書:“后漢行都護衛(wèi)將軍平尚書事諸葛瞻子尚之墓”,墓旁兩側各有一株已愈百年的鐵甲古松,鱗甲斑駁,夭矯如龍,葉片似劍,宛如兩個披甲執(zhí)劍的武士護衛(wèi)著忠魂,游人駐足墓前,無不肅然起敬。 鄧艾父子滅蜀立功后,被讒雙雙死于綿竹,葬于綿竹,其墓在距城關約五公里許的興隆鄉(xiāng)大沙包。
|
位置 |
四川德陽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