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山,又名青巖山,在豫北淇縣于西南十五公里。屬太行山脈,主峰海拔577米,峰巒迭嶂,山嵐霧靄,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花爭艷,素有“青巖表仙境之勝”之稱。自古以來就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戰(zhàn)國時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濟,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隱居多年;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和解放軍戰(zhàn)士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故聞名遐邇。 鬼谷子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軍校,培養(yǎng)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軍事家和縱縱家。鬼谷子名王禪,又名王詡,道號鬼谷,戰(zhàn)國衛(wèi)人,長于養(yǎng)性持身和縱橫術。他在云夢聚徒講學,并著《鬼谷子》十三卷兵書傳世!妒酚洝吩疲骸疤K秦、張儀俱事鬼谷先生學術”;《東周列國志》載:“鬼谷子和墨子曾到云夢山采藥”;水簾洞口明代歷癸未年洛陽通判竇文的摩崖題記曰:“鬼谷先生隱處。”清雍正六年重修王蟬廟碑銘記云:“王蟬老祖隱于洞內(nèi),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在此拜王蟬為師”。民國三十一年修毛遂殿碑銘記載:“云夢山鬼谷先生隱是也”。 鬼谷先生,何以到云夢山隱居講學?蓋因鬼谷子與孫臏祖父孫武子是至交,孫武子用了多年心血,著兵書十三篇,意欲獻給齊王富國強兵,但齊景公不學無術,視兵書為糞土。后把兵書獻給吳王闔閭,自己僅存手稿。吳楚交戰(zhàn),吳王依兵書作戰(zhàn),大敗楚軍。楚昭王得知闔閭有此寶書,便懸賞重金搜尋,吳王把兵書藏于姑蘇臺。越兵破吳,火焚姑蘇,兵書被燒。于是楚王要挾齊王交出著書人,孫武子深恐僅存手稿落入野心勃勃的楚王之手,便拜托鬼谷子保管。 鬼谷子不負重托,帶著書稿到穎川陽城隱居,陽城臨楚,恐被昭王發(fā)現(xiàn),又跋山涉水,隱于陜西扶風池陽,這里毗鄰犬戎,屢遭戰(zhàn)亂,于是他東渡黃河來到衛(wèi)都朝歌云夢山定居。由于跋涉的艱辛,使鬼谷子認識到要求世人于水火,必須強兵富國,扶持正義,戰(zhàn)勝邪惡。便在云夢山聚徒講學,并把孫武子的兵法發(fā)揚光大。 云夢山現(xiàn)存名勝古跡十二處。 一、南天門 到云夢山,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南天門。南天門在云夢盆地埡口的南山峭壁下,就山崖的鐘乳石而建,上下兩層,由四根柱石構成,形似大門。上層是鐘乳石自然形成的一尊白衣觀音。整個門洞全由石料構成。故有這樣的歇后語:南天門的過木——干板硬正。 南天門東側,就石鐘乳雕成的一條巨龍,翹首張目,望看觀音,似乎在聽觀音的吩咐,時刻準備把吉祥降到人間。 二、映瑞池與映瑞門 映瑞池,原名三溪池,為云夢山水簾、青龍、龍背三溪匯流處,在云夢山狹谷東段埡口,鬼谷先生當年常攜弟子來此習武,歷代墨士騷客進水簾洞游覽都過此,有迎霞聚瑞之涵,故易名映瑞池,池水清澈,碧波蕩漾,朝映霞輝,暮銜星月,水色天光,魚兒嬉戲,美不勝收,池中有一井,名曰:“鬼谷井”,為緬懷鬼谷而名每年夏秋,池水從壩頂溢出,形成飛瀑,蔚為壯觀。 映瑞門臨映瑞池,因池得名。映瑞門為城堡式建筑,正門為石砌圓拱形,拱上平臺,建有正背歇山重檐回廊小樓,雕飾彩繪,小巧玲瓏,登上斯樓,眺望水簾億鬼谷,送夕陽迎素月,乃游者之快事。 三、水簾洞 水簾洞,在云夢盆地南山陰半山崖,系鬼谷先生隱居之所,又是聚徒講學之地。洞高10米,寬6米,進深80余米,是一天然洞穴。洞頂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比比皆是,如珠似玉的水珠順著鐘乳滴落石上,如墜玉盤,叮咚有聲,猶如古人撫琴開箏。串串水珠恰似一幅珠簾懸于洞口。故名水簾洞!氨趟疄楹熒筋^掛,紅桃似錦洞口開”,就是這里景色的寫照。洞之深處有一泉潭,水晶瑩甘冽,夏秋之季,泉水溢出洞外,形成一道飛瀑,直瀉映瑞池,群眾為之洗洞。 水簾洞口左上方刻有“鬼谷先生隱處”;洞口右側塑有3.5米高的鬼谷子站像一軀,右手持竹簡,左手放背后,恬靜安詳,雙目俯視,栩栩如生,好像在為弟子傳術。 出山門直到五里井,這是著名的五里鬼谷,兩邊壁立萬仞,荊棘叢生,除摩崖題記外,還有天書崖、孫臏墓等。 相傳谷先生經(jīng)常乘坐牛車出入水簾洞。山門楹聯(lián)寫道:出水簾跨扶青牛,執(zhí)拐杖駕起祥云。現(xiàn)在洞中留有當年的兩道車轍和牛蹄痕跡。 四、洗塵洞 洗塵洞即孫臏洞,在水簾洞右側,依山鑿就,開鑿于明代,面闊三間,洞口兩側矗立石雕旗桿兩根,洞內(nèi)石楹二排六柱,每根上刻有楹聯(lián)和人物故事,圖像清晰,造型生動,構圖嚴謹,刻工不遜。洞門以石雕成,雖然不大倒也古樸,內(nèi)奉孫臏坐像,嚴肅莊重。 孫臏,戰(zhàn)國軍事家,齊國阿(今山東陽谷人),孫武子之孫,與龐涓同在云夢山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曾為齊威王軍師,大敗魏軍于馬陵。著有《孫臏兵法》。洞門楹聯(lián)道出了孫臏一生的功業(yè)和氣質,“道講刑名勛垂勃海,胸羅兵甲氣鎮(zhèn)風云”。 五、倒坐觀音殿 倒坐觀音殿,是一座回廊式卷棚歇山飛檐建筑,內(nèi)奉一尊石雕南海大士,面壁而坐。這樣的石刻選像在我國還屬罕見。令人沉思回味的倒是殿門的楹聯(lián):“問觀音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頭!痹⒁馍羁,鞭韃了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偽君子。 觀音為何倒坐?相傳,龐涓在馬陵道被孫臏打敗之后,匆忙趕回云夢山,求鬼谷先生再授藝于他,鬼谷不予理采,并將其趕回云夢北山。他便求助南海大士從中通融,說服鬼谷再收他為徒。南海大士一見是他,立刻把身轉了過去,說:“好一個不知廉恥的東西,你好話說盡壞事做絕,還有何臉面見我?趕快回洞中去吧!”從此這觀間再也沒有扭過臉來。 六、毛遂洞 水簾洞正下方,是一天然洞穴,約20平方米,洞頂全由鐘乳構成,狀如云朵,千姿百態(tài)。洞前有抱殿三楹,卷棚歇山式建筑,小巧玲瓏,雕梁畫棟,外有石欄,站在這里可以俯視北山廟區(qū)。 洞內(nèi)奉毛遂塑像一尊。手遂,戰(zhàn)國人,勇武有膽略,善言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趙國平原君門下食客,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75年)秦國圍邯鄲,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薦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談判,楚王不答應救趙,平原君爭得沒法,此時,毛遂挺劍而上陳說利害,說服楚王同意發(fā)兵救 趙。從而顯示了他的才能!懊熳运]”成語即由此而得。 毛遂洞與北山龐涓洞,遙遙相對,相傳鬼谷先生派其在這里監(jiān)視龐涓的行蹤。 七、龐涓洞 龐涓洞在云夢北山半腰,高約1.5米,寬2米,進深3米。 龐涓,戰(zhàn)國時魏國大將,與孫臏同師鬼谷學兵法。此人嫉賢妒能,編造罪狀對孫臏施以臏刑。公元前344年齊以臏為軍師,攻魏求韓,龐回師迎戰(zhàn),在馬陵道中孫臏計,全軍被殲,龐涓自殺。 因龐涓為人奸詐,詭計多端,鬼谷先生將其趕到這荒僻的山洞,并在洞前建一鎮(zhèn)妖塔,不許亂動。 八、舍身臺 舍身臺在云夢盆地東側高15米,寬約80米,懸崖絕壁,形似萬切,險峻異常。相傳當年鬼谷在此講學時,為考驗弟子的勇氣和虔誠,讓弟子從此臺跳下去,故名。 舍身臺下北端,有一清澈見底的礦泉,甘?煽,四季不竭,不管多少人食用,水位不減,呼之為“仙水泉”。相傳此泉是村夫隆慶和東海龍王公主,用生命換來的。 九、上圣殿 上圣殿在北山廟區(qū)。廟區(qū)建筑于隋唐年代,雖然面積不大但布局嚴謹,依山勢而建的大小十多處廟宇,鱗次櫛比,雄偉壯觀,猶如在空中懸掛。上圣殿卻是廟區(qū)中之瑰寶。此殿由大殿、抱殿組成。雕梁畫棟,飛檐凌空,蔚為大觀。內(nèi)奉玉皇大帝巨型塑像,兩邊金童玉女相伴。抱殿前有一石雕牌坊,刻工精細,上書“云夢勝境,海內(nèi)奇觀”。 十、太陽洞 太陽洞在水簾洞東南二里許的手扒窩險道口,是云夢山半山崖一個天然洞穴,直徑8米,高13米。從洞內(nèi)看恰似一個蒙古包,洞的東西兩側共有四個門洞,如兩門兩窗。洞頂拱穹形由石灰溶液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遙的如蒼龍,有的如飛天、長蛇等等。洞內(nèi)塑太陽神一尊,面容安詳,身著文武服飾,又似睽視人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站在太陽洞遠眺,朝歌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特別是早晨站在山巔東看,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冉冉升起,猶如一團火球在云煙霧海中托出,使人心曠神怡,大有登泰山觀日出之感。 為什么叫太陽洞呢?相傳夏代有窮國國王后羿,因十個太陽熾烤大地,大怒,一連射落九顆太陽,僅剩下的一顆太陽藏于此洞,才免于射掉。太陽為報答山洞之恩,把自己的光芒從早到晚射進洞內(nèi),故稱太陽洞。相傳鬼谷子在云夢聚徒講學時,常率弟子到此觀星象、看日出、研究天文。 十一、精湛的書法藝術 云夢水簾,久負盛名,歷代騷客墨士慕名而至,留下不少摩崖題記與碑刻,據(jù)統(tǒng)計,從元代至今,現(xiàn)存摩崖和碑刻233方,是古人留下的書法藝術珍品。其中元代翰林學士王惲的工筆正楷、明代洛陽通判竇文的行草、御使孫徵的狂草,皆稱書林之秀。 十二、孫龐下棋處。 孫臏、龐涓下棋遺址在小峰門,這里是通向云夢山的一隘口,山勢陡峭,易守難攻。站在峰口,可北覽金牛嶺、殷紂王鹿臺,東眺古城朝歌,使人心曠神怡。峰口有塊約9平方米的青石板,上刻古棋盤一個,相傳孫、龐當年常到這里砍柴,小憩時,兩人常在此下棋,對壘斗智,棋盤東北側有一石砌小廟,曰將軍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