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鐵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聳立在開封城東北隅,它以精湛絕妙的建筑藝術和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鐵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余種,造型優(yōu)美,神態(tài)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杰作。鐵塔以卓絕的建筑藝術聞名中外,其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雖經地震、河患、狂風暴雨和人為的破壞,仍巍然屹立。 據史料記載,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層,高達一百二十米,僅這高度便可想見當年的雄姿了!當時這塔建在開寶寺福勝院內,故名“福勝塔”。古塔大都與佛教相關,“福勝塔”也不例外。當年此塔上安千佛萬菩薩,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傾西北,斜得厲害,世人多不解,以為是建筑失誤。設計大師喻浩說,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不到百年這塔身就正了?上,木塔從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資料稱是1047年)就被雷擊而焚毀了。從建到毀,不足百年,未能驗證西北風的“功力”,卻給后人留下了一團不解之謎:供奉菩薩的佛塔,卻為何反遭菩薩的摧毀呢?可見,佛和菩薩以及供奉他們的寶塔,都是人造的,是人們的一廂情愿,雷電不認這個賬,誰違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擊誰。今天看來,一根避雷針,勝燒萬炷香! 俗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木塔毀了,人們就建鐵塔。當然,這座鐵塔用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鑄鐵,而是鐵色琉璃磚。用磚砌五十多米高的塔,設計上非同小可。支撐鐵塔的力量核心是塔心柱,各種外壁磚瓦構件均與塔心柱緊密扣接,渾然一體,形成了強有力的抗震體系,這在九百多年前,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設計。 塔身外鑲幾十種花紋磚,飛天、麒麟、坐佛、菩薩、獅子、伎樂、花卉都有。頂上嵌著一只葫蘆式的銅質大寶珠,遠遠看去,就像出家人戴著莊嚴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設計也很別致,有明窗和盲窗兩種,明窗每層一只,一層在北,二層在南,三層在西,四層在東,依次類推,直至最高層。所謂盲窗,其實是打不開的窗模。當年,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點,名為“鐵塔行云”。登塔遠眺,黃河如帶,大地似錦。但如今看來,五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已不算高了。 還有一個傳說,鐵塔下為一泉眼,與大海相通,人稱海眼。倘海水自此眼涌出,即要淹沒開封。故建此塔于海眼之上,以鎮(zhèn)水患。聯想起當年塔身傾向西北為迎擊風吹,而塔基又鎮(zhèn)海眼而防水患,可見此塔還是開封的“風水”寶塔呢! 然而,風水好壞并不取決于選址。盡管有“天下第一塔”鎮(zhèn)守開封,開封仍免不了經災歷難。有時,人禍更比天災兇惡。明末李自成起義,率軍攻打開封,明朝巡按竟然扒開黃河大堤,企圖淹沒起義軍,結果把開封城淹成一片廢墟。包括鐵塔的基座,也沒入了黃河水沖來的泥沙之中。如今的黃河,高懸于開封城區(qū)地面十米之上,開封人時刻不敢掉以輕心,許多標志性建筑都相當于防洪警示標志。比如在鐵塔公園,溝渠縱橫,讓人一看就覺得這里有一套相當完備的排澇體系,更為明顯的標志是,塔基之南,有一方牌匾,上書“天下第一塔”,這匾安放得十分奇特,造型是由一條鰲魚銜著,或者說是將碑石整個兒堵在鰲魚嘴里的。這又讓人聯想到鐵塔鎮(zhèn)海眼的說法,可見開封人提防水患的意識多么強! 鐵塔公園占地面積51.24公頃,其中有9.62公頃的水面積;園內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極樂世界”牌坊;寧靜雅致的“靜苑”;巍峨壯觀的“接引殿”;鐵塔公園占地面積51.24公頃,其中有9.62公頃的水面積;園內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極樂世界”牌坊;寧靜雅致的“靜苑”;巍峨壯觀的“接引殿”;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鐵塔”;以及為了讓游客更好的了解鐵塔歷史而興建的“鐵塔嬗變藝術宮”;還有“竹園”;“梅園”,“賞心園”等小品式建筑。各園亭臺風姿卓絕,花木風情萬種,笑迎八方游客。 鐵塔,原名開寶寺塔,又稱靈感塔、上文寺塔,因外壁鑲 嵌褐色琉璃磚,遠看似鐵色,俗稱“鐵塔”。鐵塔建成九百多年,歷經戰(zhàn)火,水患,地震等災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鐵塔塔身為八角,13層,樓閣式,基座及8棱方池因黃河泛濫埋淤地下,F高55.08米,塔外壁采用28種仿木結構的模制琉璃雕磚砌成,磚上有飛天、五僧、菩薩、麒麟、降龍、伎樂、寶相花等圖案50余種;各層出檐以重抄計心五鋪作斗拱承托;底層東、西、南、北各辟一閨形門;唯北門設梯道可繞塔心柱盤旋至頂。余3門均為8角小寶。2層以上每層開窗,可登臨眺望。內外壁緊密銜接,結構堅固,形成強有力的抗震體,千百年來,歷經多次水患、地震、暴風雨、炮擊等破壞,仍巍然屹立。整個造型秀麗峻拔,氣勢宏偉,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塔西有接引佛殿,內置宋、金時代接引銅佛1尊高5.14米,重約12噸,亦屬珍品。寺院其它建筑廢于清道光年間。建國后,1957年對該塔進行了修葺,增添了避雷設施,每層門洞新設了鐵欄桿,塔內第1層增置了照明設備和扶手,為游客提供了方便。 鐵塔公園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公園位于開封城東北隅,占地面積51.24公頃,馳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鐵塔座落其中。鐵塔始建于北宋皇 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經43次較大地震,6次黃河水患,還多次遭受戰(zhàn)亂破壞,如今依然挺立云天,巍峨屹立在古城開封。它是我國古代琉璃磚塔中的精品,因其建筑雄偉高大,裝飾豪華,花紋圖案精妙生動,栩栩如生,而號稱天下第一塔,也是古汴梁八景之一“鐵塔行云”之所在。歷時千年,鐵塔之所以能著稱于世,除建筑風格外,主要還有其歷史的原因,這里供奉著西天極樂世界的使者--接引佛、緬中佛教友好的淵源見證物--白玉佛。宋王朝還在塔院設禮部貢院考試全國舉子,民國時期馮玉祥曾在此成立河南佛學院,引領中原佛學盛事。園內林木茂盛,芳草戚戚,幽靜典雅。作為歷屆菊會的主要分會場,菊花培育以盆景造型菊而著稱,布展工藝細膩、精巧,藝術品位高。公園的北面與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開封古城墻遙相呼應,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