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沈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nèi),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福陵后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萬平方米。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級臺階),象征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標志 福陵(又稱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 東陵位于沈陽市區(qū)東北部丘陵地帶,是東陵風景區(qū)的中心。1629年(后金天聰三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建成。1929年,奉天政府將福陵開辟成公園,因位于市區(qū)東部,故得此名。福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具有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傳統(tǒng)和滿族文化風格。道路兩側(cè)聳立著成對的華表、駱駝、獅子、馬、虎等石雕。蹬上一百零八級臺階,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這是陵園的主體,方城后面為月牙形寶城,寶城正中是突起的寶頂,下面是埋葬努爾哈赤和葉赫那拉氏的地宮。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清幽肅穆,令東陵依山傍水人流連忘返。 陵園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墻,南面中央為單檐歇山式正紅門三楹,拱門三道。門內(nèi)參道兩側(cè)成對排列著石獅、石馬、石駝、石虎等石雕。平地盡頭,利用天然山勢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階,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過了石橋,正中為碑樓,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門,下為須彌座式臺基,內(nèi)立清圣祖玄燁親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刻,記載著努爾哈赤的功績。 再北的城堡式建筑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樓。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門,門楣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成“隆恩門”三字。進門迎面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殿后洞門之上設(shè)明樓,內(nèi)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為圓形寶城,兩城間呈月牙狀,因而也叫月牙城。寶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寶頂,下為埋置靈柩的地宮。福陵建筑群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它將我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與滿族建筑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于關(guān)內(nèi)各陵的獨特風格。 大紅門外區(qū): 陵園圍繞以紅墻,中為正紅門。它是陵寢總門戶,三間歇山式琉璃頂建筑,門的兩側(cè)各有一座琉璃影壁。門前東西兩側(cè)各有下馬碑四座,上面的碑文用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雕刻而成。這是清代前來祭祀的官員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標志。正紅門兩側(cè)還各有一個雕造堅固的石牌坊,牌樓四柱三間三樓.每根石柱由四截組成,立柱頂端有一圓形蓮花座,上面雕有石吼一只。正中明間坊心用滿蒙漢刻有文字“往來人等至此下馬,如違,定依法處”等字樣,及仙人獻寶、祥云、海水等圖案。正紅門前的兩旁還有兩個石雕的華表、一對石獅子左右各一。 神道區(qū):進入紅門是三條筆直的石鋪甬道叫做“神道”,垂直北上。神道正中與紅門相對的這條道叫“神路”,一切建筑皆以軸線左右對稱布局排列,其兩側(cè)的設(shè)有擎天柱、石獅、石馬、石駱駝、石象生等分立于蒼松翠柏之間,“神路”北端連接福陵主體建筑的斜坡上修建了一百零八級臺階,俗稱“一百單八蹬”,這在所有明清皇陵中獨一無二的.同時也給福陵的歷史罩上一道神秘的光環(huán)。一百單八蹬兩端建有神橋,用來保護陵寢免受雨水侵蝕。由一百單八蹬拾級而上,便是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呈正方形,九脊重檐歇山式,飛檐斗拱,在亭內(nèi)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的碑上用滿、漢兩種文字合壁刻寫的頌揚了大祖努爾哈赤為大清國創(chuàng)業(yè)的豐功偉績。 方城、寶城區(qū):這部分建筑是福陵整體建筑的核心,從隆思門到寶城其中有隆思殿、東西配殿、焚帛亭,二柱門、石祭臺、明樓、月牙城、寶城等建筑群。居方城中央的隆思殿是舉行祭祀的重要場所;東配殿是存祝版和制帛的地方;西配殿是喇嘛們誦經(jīng)作法超度亡靈的“道場”;月牙城它形如一彎新月,故而得名,它是清代陵寢的一大特點; 寶城中間是一座高大的圓丘叫寶鼎,它是福陵的心臟,大清君主努爾哈赤及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即長眠于此。 此外,陵寢周圍還生長著數(shù)以千計的百年古松,它們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從遠處望去以其常青綠色將福陵裝點成一片“松濤罩!保鹜呒t墻的建筑變成了福陵又一特色景觀。 建國以來,歷經(jīng)百年蒼桑的東陵公園,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guān)懷和支持下,得到了精心維護.特別改革開放以來,在采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護管理的同時,還利用福陵四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大力開發(fā)旅游資源,在陵區(qū)附近修建多處景區(qū)、景點,如,“龍灘垂釣”、“森林浴場”,“杏林春曉”、“芳草云天”、“龍尾觀溪”、“御泉”、“妃子松”、“神龜”、“義犬救主”等等。今天的東陵公園已成為一座具有歷史文物、園林風光、旅游度假等多種功能的觀光游覽中心, 以其令人驚嘆的建筑藝術(shù),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秀美的園林山色吸引著眾多的國內(nèi)外游人觀光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