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風景區(qū),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浙江省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位于溪口鎮(zhèn)西北8公里處,海拔600多米,山巒靈秀,巖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山上乳峰呈竇,水如乳從竇出,其中妙高臺和千丈巖瀑布更是引人矚目。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距寧波市區(qū)35公里?傆^賞面積達85平方公里,景點60余處。 雪竇山以雪竇古剎和千丈巖瀑布為中心,四周圍環(huán)列,東有五雷、桫欏、東翠諸峰;西有屏風山;南有天馬、翠巒;西南有象鼻峰、石筍峰、乳峰,中間是一片廣闊的平地,阡陌縱橫,山水秀麗,氣候宜人。海拔八百多米,最高峰為奶部山。有千丈巖、妙高臺徐鳧巖峭壁、相量崗林海、三隱潭瀑布等景觀。 雪竇山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宋代仁宗皇帝曾夢游此山,因故取名為“應夢名山”。彌勒佛道場雪竇古剎在南宋時被稱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1984年,被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赴樸初居士指定為: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主要景點有徐鳧巖、三隱潭、妙高臺、千丈巖瀑布、御書亭、中旅社舊址等。 徐鳧巖: 徐鳧巖瀑布位于雪竇寺西,徐鳧巖村附近。巖頂海拔4 7 6 米。崖石有巨石外突,傳為仙人騎鳧徐徐升天外,故名。遠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猴巖,以鞠猴巖為中心,兩邊絕壁呈放射狀亙延數(shù)百米,其形如斧鑿刀削,其色黛赭相雜。崖頂松木蒼翠,虬影亂舞,崖下草木叢生,成簇弄影。其壯觀、秀麗,勝于千丈巖。宋寶慶《四明志》載,絕壁鑿有“鞠猴巖”三大字。 崖頂澗間,有古樸洞橋橫跨,澗水自躊躇嶺林間潺潺流來,漸而湍急澎湃,過橋后飛流直掛,聲震山谷。瀑布落差1 1 6 米,無巖石阻斷,一流至底。絕壁下部,水簾與巖壁相隔成一寬綽空間,置身其間,如坐輕羅帳中,細沫澗面,趣不勝述。瀑下有潭,煙云彌漫,令人沉醉。水自潭流出,成溪流沿谷底逶迤而去。宋代陳著《徐鳧皎瀑》詩:“一流瀑瀉九重天,長掛如虹引洞仙。巖壁鳧飛延歲月,石梁龍滾飛云煙。滿山藥味增新色,夾巖桃花勝舊年! 本世紀3 0 年代,從崖頂至巖下筑有山徑。6 0 年代后,電影《難忘的戰(zhàn)斗》、《曙光 》等曾在此拍攝外景。 千丈巖: 從御書亭經(jīng)百步階,可至千丈巖底,水擊成潭,潭水碧透,寒氣襲人。1 8 9 4年(清光緒二十年)潭旁筑仰止橋、午雷亭。2 0 年代重修,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破壞。1 9 8 6 年復修。佇立橋上,水氣彌漫,余沫撲人,仰望飛瀑,驚心動魄,宋樓鑰《千丈巖詩》:“驚見銀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長勞望,只向懸崖頂上看! 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煙聲”兩字,為1 6 4 2 年(明崇禎十五年)縣令胡夢泰所書。飛瀑對面崖壁上,“樂不”兩字,1 9 1 6 年(民國五年)亭下人沈皆城書。1 9 3 7年 4 月,馮玉祥到此,曾賦詩:“來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巖;若能發(fā)水電,更能開我懷! 妙高臺 妙高臺位于妙高峰的平臺上,是金山高僧佛印于宋元枯年間鑿巖建造的。離地約有30米,上面有閣,亦叫曬經(jīng)臺,歷來是中秋賞月最佳之地。相傳在某一年秋,蘇東坡陪友人來此賞月,面對波光粼粼的江水,乘興命歌手袁絢唱他懷念弟弟的一首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袁絢歌罷,東坡起舞,回首向袁絢說:“這是神仙境界呀!” 相傳梁紅玉擊鼓戰(zhàn)金山的風流佳話,也發(fā)生在這里。公元1130年,韓世忠狙擊金兵于江心時,韓夫人梁紅玉在妙高臺親擂戰(zhàn)鼓助陣,宋軍士兵士氣振奮,戰(zhàn)敗金兵。這故事早已被藝人搬上戲劇舞臺,英風干載,流傳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