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千佛巖
景點 |
千佛巖 |
介紹 |
千佛巖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jiān)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于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巖。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nèi),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 (jù)古文獻記載,這里曾有過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與云岡和龍門石窟媲美。但由于這里的石質(zhì)屬石英砂巖,易于風化,又經(jīng)明代太監(jiān)爭修,致使這里佛像的藝術(shù)價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繕一新,并“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千佛崖石窟,在南京市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cè)山崖上。南齊永明七年(489),明僧紹次子、臨沂縣令明仲璋繼承父志,與法度禪師在棲霞山西峰石壁造“三圣像”,至梁天監(jiān)十年(511)陸續(xù)鑿成。中為無量壽佛坐像,通高12米,觀音、勢至兩菩薩左右侍立,均高約10米。此為千佛崖中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以后齊、梁太子及王公大臣,各依崖之高下開鑿佛像。宋、明兩代又有增刻和修葺。崖壁上下共五級,佛大者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或五、六尊為一龕,或七、八尊為一龕,望之如蜂房鴿舍,號稱千佛崖。還有南唐書法家徐鉉、徐鍇題名,宋游九言書“古千佛巖棲霞寺”及明代重修佛龕題名等。 清咸豐年間,千佛崖遭嚴重破壞。1925年,住持僧若舜用水泥粉飾全山石像,使之失去原貌!拔幕蟾锩敝杏衷馄茐摹,F(xiàn)存造像515尊,佛龕294座,除少數(shù)完好外,大部分已殘缺。 千佛巖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jiān)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于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巖。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nèi),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 據(jù)古文獻記載,這里曾有過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與云岡和龍門石窟媲美。但由于這里的石質(zhì)屬石英砂巖,易于風化,又經(jīng)明代太監(jiān)爭修,致使這里佛像的藝術(shù)價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繕一新,并“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南京東郊有座棲霞山,棲霞山上有座千佛巖。傳說千佛巖有一千尊佛像,是六朝時候一位石匠一個人鑿出來的,最后一尊佛像一手拿著鑿子,一手拿著錘子,就是鑿石佛的石匠。 那時,南京是京城,皇帝最信佛。有一次,他到棲霞寺去進香,看見棲霞山的山勢蠻好,就在菩薩面前許了一個愿,要在棲霞山上鑿一千尊佛像。 皇帝放個屁,太監(jiān)唱臺戲;实垡徽f要鑿石佛,那些太監(jiān)就到處找手藝好的石匠了。 湊巧,就在棲霞山腳下,有個石匠,年輕力壯,手藝又好,被太監(jiān)打聽到了,就把石匠帶去見皇帝。 從前,見皇帝的規(guī)矩大哩,先要三跪九叩首,皇帝講話時,你只能跪在地上聽,連頭也不能抬,皇帝講多九,你就得跪多久。等皇帝把話講完,石匠已經(jīng)跪得兩條腿都站不直了。石匠想:“你皇帝也是一個人,叫我替你辦事情,還讓我跪了老半天,總有一天,也要叫你給我跪跪試試瞧! 石匠心里這么想,嘴上可不敢這么講,鑿石佛的事更不敢馬虎。他知道,弄得不好,是要殺頭的。 從此以后,石匠就日夜不停地在棲霞山上鑿石佛了。石匠的手藝確實高,鑿一尊是一個樣子,尊尊石佛都不一樣,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坐的,站的,各有各的神態(tài),各有各的姿勢。就這樣,鑿呀鑿的,一連鑿了九百九十九尊,就差一尊了。這時,太監(jiān)來告訴他,期限快到了,明兒個皇帝要親自來朝拜石佛,一千尊石佛一定要在天亮前通通鑿好。 石匠一拍胸脯說:“就是了,保險誤不了事!”說著,當夜就把最后一尊石佛鑿了出來。他老兄鐵錘、鑿子一放,安安穩(wěn)穩(wěn)睡覺去了。 哪曉得,第二天天亮起來一看,那最后鑿好的一尊石佛不見了,只剩下一個空空的石窟窿。這一下,石匠急死了,早不丟,遲不丟,剛巧皇帝今兒個要來,偏偏丟了一尊石佛,這不是要人命嗎?再鑿一尊,時間來不及了;不鑿吧,皇帝一發(fā)脾氣,就倒老霉了。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那皇帝到了,呼幺喝六,一路過來。那皇帝倒蠻誠心,見一尊石佛,跪下來,磕一個頭。 石匠見了,反倒不急了。心想:“今兒個我倒要叫你皇帝老兒給我磕頭拜一拜了!彼皇帜弥徸樱皇峙e起鐵錘,“撲哧”一跳,跳進最后那個石窟窿,站在那塊,憋著氣,一動也不動。 這時,皇帝一連磕了九百九十九個頭,早已磕得頭暈眼花,看見最末一個石窟里還有一尊佛像,不管三七二十一,“撲通”一下子跪下來,又磕了一個頭。站起來,也顧不得問什么,說聲“回去”,走了。 石匠等人走完,才從石窟窿里跳下來。他怕皇帝下次再來,趕緊依照自己的樣子,連夜鑿了一尊石像,放在里頭。 后來傳來傳去,傳得神了,都說石匠跑進石窟窿后,就變成石佛了。
|
位置 |
江蘇南京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