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佛寺 位于湖州市古城西隅,始建于唐代。湖州城東古代有開元寺,奉觀 音像,號觀音院。因屢焚于火,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承鑒真法師宿 愿鑄成鐵觀音像,號鐵觀音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于現(xiàn)址,稱“鐵佛禪寺”,俗稱“鐵佛寺”。 相傳著名的鑒真和尚3次東渡日本未成,從寧波來湖州講經(jīng),立誓鑄鐵觀音像未果,宋時,承鑒真遺愿,鑄成我國第一尊鐵觀音。寺內(nèi)還存有趙孟頫《天寧萬壽禪寺》書法真跡和一口日本古銅鐘。 鐵佛寺有前后兩殿及兩廂房。前殿正面3間,正中供鐵觀音,高2.15 米,重1.5噸,身右向側立蓮臺,面容端莊,姿態(tài)優(yōu)美,衣褶流暢簡練, 上承盛唐豐腴遺風,下開宋代俊麗先聲,鑄造渾然一體,雖近千年而不銹 蝕,是一尊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后殿為文物室,其中有口銅鐘為日本鑄 造,鑄于日本寶永三年(706 年),高1.6米,重約1.5噸。日本明治維 新時,杭州胡慶余堂創(chuàng)始人胡光墉東游日本時購得銅鐘30只,運回國內(nèi)贈 送各地寺院,F(xiàn)僅存杭州岳廟及湖州鐵佛寺各一口。 鐵佛寺分前后兩殿。前殿正中安放鐵觀音造像;后殿正中陳列一口日本銅鐘,后壁鑲元朝大書法家趙孟(左兆右頁)書寫的《天寧萬壽禪寺》巨碑。 鐵觀音造像高2.15米,重約1.5噸。身向右側立,發(fā)髻高踞,面頰豐滿,兩手交叉胸前,赤腳露趾站在蓮花座上,體態(tài)呈“S”形,而蓮花則倒置為座。其造型上承盛唐豐腴遺風,下開宋代俊麗先聲,儀態(tài)端莊,眉目安詳,整個佛像慵雅炯娜,渾然一體,是一罕見的藝術珍品。美、法、德、意、日、丹麥諸國,先后有代表團和藝術家前來參觀,譽鐵觀音為“東方維納斯”。 據(jù)宋嘉泰《吳興志》鐵佛寺原址在于城(今人民公園及以南地帶)西120步(合190米)開元寺的東南隅。著名的鑒真和尚3次東渡日本未成,從寧波來湖州講經(jīng),立誓鑄鐵觀音像未果,至宋天圣3年(1025年),承鑒真遺愿,方始鑄成鐵觀音,置于開元寺東南隅東廊。后經(jīng)火災,就故址建殿宇、廊廡等五十余間,號鐵觀音院。熙寧元年(1068)賜“壽圣觀音禪院”,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改名“廣福觀音院”,內(nèi)供鐵觀音像。嘉泰年(1201年),開元寺及西廊智者院盡廢,東廊廣福觀音院別立寺門。元末(1368)毀于兵亂,僅存鐵觀音像。又據(jù)明成化《湖州府志》,明洪武二年(1369)以院基地造泰定倉,移寺于今址,改名鐵佛禪寺。宣德八年(1433),僧曇壁又鑄鐵佛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創(chuàng)慈云閣。至清同治年間(1862一1874),又遭兵毀,僅存鐵觀音和三尊大鐵佛立于露天。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觀音殿;光緒初(1875)重建鐵佛殿。民國7年(1918)為鑒真大師傳授幽戒時派僧再至揚州請來正法眼藏(法卷)。30年,僧恒森接法卷為鐵佛寺四十四代住持。33年重修,鐵佛殿增塑阿儺、迦葉兩佛像和十八羅漢塑像。 1963年鐵佛寺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幕蟾锩逼陂g,鐵佛寺被改為湖州鎮(zhèn)蔬菜大隊耐火廠。鐵觀音及三尊鐵佛被拋野外。三尊鐵佛像又被熔毀,惟獨鐵觀音砸而不碎,煉而不熔,幸存,僅失一手。后據(jù)分析,鐵觀音像的鐵質(zhì)中還含有鈦、錳、鉻等13種稀有金屬元素。 1978年后,浙江省、嘉興地區(qū)、湖州市政府先后撥款重修鐵佛寺。修復后的鐵佛寺,于1980年底充實了幾件珍貴文物,即原天寧守舊址保存的唐會昌三年(843)《佛頂尊勝陀羅肥經(jīng)幢》和《天寧萬壽禪寺》巨碑遷入寺內(nèi)保護。鑄造于日本寶永二年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之銅鐘,重1.5噸,高1.6米。系杭州胡慶余堂創(chuàng)始人胡光鏞東游日本時購得贈給鐵佛寺的,保存完好。鐵佛寺大院內(nèi)還有一口圍以漢白玉井圈的明代古井,據(jù)傳是明宣德八年(1433)僧曇壁所造。該井旱、澇之年,水保持不深不淺,不污不濁。 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鐵佛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