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太白樓
景點 |
太白樓 |
介紹 |
太白樓位于古鎮(zhèn)采石磯西南一公里處,面臨長江,背依翠螺山,濃蔭蔟擁是一座金壁輝煌,宏偉壯麗的古建筑。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騰王閣并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原名謫仙樓。
舊志載,始建于唐元和年間,因記載過簡,不得其詳。目前能夠確認興建較早的時間為明正統(tǒng)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廣濟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風亭的同時,在寺前建謫仙樓,肖太白像祭祀于樓上。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為“太白樓”,又將神霄宮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樓閣和璧的格局。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太白樓系光緒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資重建。新中國成立后,幾經(jīng)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 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樓高十八米,長三十四米,寬十七米,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后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后為太白祠。主樓底層為青石壘砌,二、三層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飛檐鑲以金色剪邊,歇山屋面鋪設黃色琉璃瓦,簡瓦滴水飾物有鰲魚走獸,造型古補典雅,挺拔壯觀,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
太白樓大門門額上藍底金書“唐李公青蓮祠”,門兩側(cè)蹲一對石獅,雕刻精細,形態(tài)活潑。進門兩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紀事及李白生平碑刻。三樓檐下高懸“太白樓”匾額,字體遒勁,為郭沫若手筆。緣樓內(nèi)木梯而上三樓推窗遠眺,但見長江如練,白帆點點。太白樓后為太白祠。祠順應地勢,就坡而建,借回廊與前樓二層相連。
|
位置 |
安徽馬鞍山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