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穴 ěr hé liào
耳和髎穴 ěr hé liào
三焦經(jīng) 查詢其它穴位
取穴方法:
耳和髎穴位于人體的頭側部,當鬢發(fā)后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后緣。
耳和髎穴 解析:
1)禾髎。禾,五谷之代稱也,此指氣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經(jīng)經(jīng)氣及穴外匯入的寒濕水氣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質中一方面是耳門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陽膽經(jīng)和手太陽小腸經(jīng)傳入本穴的濕冷水氣,兩氣交會后在本穴的變化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從孔隙中漏落一般,故而得名。(《腧穴臨證指要》一書的本穴名稱為“耳和髎”,本書將其改為“禾髎”。)
2)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理同禾髎名解。
附注:手少陽、足少陽,手太陽的交會穴。
禾髎穴意義:三焦經(jīng)經(jīng)氣及穴外匯入的寒濕水氣在此化雨冷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性寒冷。
運行規(guī)律:由天部冷降后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清熱降濁。
主治疾病:
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頷腫,鼻準腫痛,口渴。
〖人體穴位配伍〗配養(yǎng)老穴、完骨穴治耳聾。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生理解剖〗有顳肌和顳淺動、靜脈;布有耳顳神經(jīng)分支,面神經(jīng)顳支。
穴位圖:

取穴圖: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關于人體穴位
人體穴位是根據(jù)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穴位的分布科學合理的分布,這可以使我們更清楚更好的看到每個穴位在自己身體上的精確分布和其作用可以給我們更多的認識人體穴位分布圖是我國古代每個良醫(yī)總結的結果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人體穴位圖能更好的解決我們身體上的一些病痛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到自己身體上穴位分布的有什么作用。
注:人體穴位因為各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而異,本站人體穴位資料僅供參考,如若醫(yī)治疾病使用前請尊醫(yī)囑!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自負,本站概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及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