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識小錄》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南史識小錄》·八卷、《北史識小錄》·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名蓀、朱昆田同編。名蓀字澗芳,錢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彝尊之子也。是書仿《兩漢博聞》之例,取《南北二史》,摘其字句之鮮華,事跡之新異者,摘錄成編。不分門目,惟以原書次第臚列,而各著其篇名。亦不加訓(xùn)釋,惟摘取數(shù)字標(biāo)目,以原文載於其下,著是語之緣起而已!段墨I通考》載陳正敏之言曰:李延壽作《南北史》,粗得作史之體。故《唐書》本傳亦謂其刪略穢詞,過本書遠甚。然好述妖異兆祥謠讖,特為繁猥。又引司馬光之言,亦謂李延壽《書》於禨祥詼嘲小事,無所不載。蓋自沈約《宋書》以下,大抵競標(biāo)藻采,務(wù)摭異聞,詞每涉乎儷裁,事或取諸小說。延壽因仍舊習(xí),未盡湔除,宜為論者之所惜。然揆以史體,固曰稍乖,至於賦手取材,詩人隸事,則樵蘇漁獵,捃拾靡窮。此譬如柟瘤為病,而制枕者反貴其文理也。名蓀等擷其精華,以備選用,使遺文瑣事,披卷燦然。其書雖作自近人,其所采錄則皆唐以前事,與《藝文類聚》諸書約略相似。存以備考,愈於冗雜之類書多矣。
──右“史鈔類”三部、四十八卷,皆文淵閣著錄。
○史鈔類存目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鈔類
帝魁以后書,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刪取百篇。此史鈔之祖也!端沃尽肥甲粤㈤T。然《隋志·雜史類》中有《史要》十卷,注“漢桂陽太守衛(wèi)颯撰,約《史記》要言,以類相從”。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吳太子太傅張溫撰。嗣后專鈔一史者,有葛洪《漢書鈔》三十卷、張緬《晉書鈔》三十卷。合鈔眾史者,有阮孝緒《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則其來已古矣。沿及宋代,又增四例。《通鑒總類》之類,則離析而編纂之。《十七史詳節(jié)》之類,則簡汰而刊削之。《史漢精語》之類,則采摭文句而存之!秲蓾h博聞》之類,則割裂詞藻而次之。迨乎明季,彌衍馀風(fēng)。趨簡易,利剽竊,史學(xué)荒矣。要其含咀英華,刪除冗贅,即韓愈所稱記事提要之義,不以末流蕪濫責(zé)及本始也。博取約存,亦資循覽。若倪思《班馬異同》惟品文字,婁機《班馬字類》惟明音訓(xùn),及《三國志文類》總匯文章者,則各從本類,不列此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