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發(fā)明物 馬格利特
集體發(fā)明物 馬格利特 比利時 1934年 73.5cm×116cm 布面油畫私人收藏

1934年馬格利特閱讀了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名著《變形記》,受到書中所描述景物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幅《集體發(fā)明物》。遠處遼闊的大海,海浪拍岸、波濤洶涌。在近處的沙灘上躺著一條半人半魚的怪物。上半身是魚身,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魚嘴;下半身是人形,兩條腿光滑、細長。如果說是美人魚,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美人魚都是人身魚尾,看上去漂亮、美麗,惹人遐想。而馬格里特一反常態(tài),徹底顛覆了這個形象,給人一種啼笑皆非的突兀感覺,可是你又無話可說,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人世迥異的奇特、夢幻世界。
馬格利特認為,雖然這怪物與民間傳說中的美人魚不一樣,但也是受其啟發(fā),幻想出來的形象,既然幻想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這一形象也是想象的產(chǎn)物,就給它取了個“集體發(fā)明物”的怪誕名字。馬格利特(1898~1967),20世紀比利時最杰出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出生于萊西訥。曾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后開始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探索。1927年遷居巴黎,進入創(chuàng)作的旺盛期。他的作品常常賦予平常熟悉的物體一種嶄新的寓意,或者將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組合在一起,給人荒誕、幽默的感覺。代表作有《戴圓頂硬禮帽的男人》、《強奸》、《戈爾達禮》、《單詞的使用》、《自然之美》以及《集體發(fā)明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