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樹 席勒
四棵樹 席勒 奧地利 布上油畫 1917年 100.5cm×141cm 維也納奧地利美術館藏

這是席勒生命最后階段的作品,仍體現(xiàn)了他在藝術上不懈的探索。雖然是一幅風景,但含有一定的象征性。畫面以暖色調為主,四棵紅色葉子的樹平行排列,其中的三棵看起來很相似,而左起第二棵則葉子疏落,有些凄涼之感,席勒可能是有寓意的。背景是黃色調漸變的落日的天空,前景是褐色的土山坡,可以感覺到席勒受到富于裝飾性的東方藝術和后印象派的感染。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20世紀初奧地利繪畫巨子,表現(xiàn)主義畫家,維也納分離派的重要代表。1890年出生于奧地利圖爾恩,1906年16歲的席勒就讀于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1908年,席勒在克洛斯特新堡舉辦了第一場展覽。1909年,在完成第三年的學業(yè)后,席勒離開學校,創(chuàng)辦新藝術組織。1915年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席勒被陸軍征召。1917年,他回到維也納,得以專心從事繪畫工作。1918年席勒懷孕6個月的妻子死于西班牙流感,同年席勒也因傳染上西班牙流感逝世于維也納,年僅28歲。雖然埃貢·席勒在短暫的生命中處處顯示出個性的桀驁不遜和對繪畫成規(guī)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銳的直覺,真實地揭露人性的本質。席勒雖然像一個藝術“殉道者”一樣飽嘗苦難和嘲諷,但卻以這種獨特的藝術光輝照亮了歐洲藝壇,成為杰出的現(xiàn)代表現(xiàn)主義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