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藍 康定斯基
黃·紅·藍 康定斯基 1925年 油畫 127cm×200cm 藏于法國巴黎國立現(xiàn)代藝術館

《黃·紅·藍》被認為是康定斯基藝術理論的最好詮釋。它試圖把抒情和幾何抽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的辦法就是在幾何結構與造型中配上明亮的光與柔和的色彩,使抽象繪畫富于激情和想象。抽象藝術本來就是捉摸不定的意念圖案,所以,面對《黃·紅·藍》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無謂的猜測、揣摩與思考,在色彩、線條的舞動中,盡情體會藝術的純粹與美麗。也許有人并不習慣這種沒來由的表現(xiàn),然而美麗卻是不可置疑的,震撼更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因為它的美擁有與心靈節(jié)拍相吻合的節(jié)奏,或混亂,或激蕩,或野蠻,或明快……不用在畫面中費盡心力尋找什么,僅僅在視覺的純粹享受中,你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
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國畫家,是世界公認的現(xiàn)代抽象繪畫的創(chuàng)始人。杰出的藝術理論家、詩人、劇作家。代表作:《湖上》《黃-紅-藍》《蔚藍的天空》《白色的線》《即興31號》《粉色的音調》等等,他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錘子,而心靈則是鋼琴的琴弦。畫家是彈琴的手,彈某個琴鍵,引發(fā)心靈的震顫!。他的理論著作被譯成多種語言,我國最近也出版了兩種譯本。綜觀其藝術一生,他幾乎是一個轉變世紀的人物。作為非具象藝術的始作俑者。他的活動主要在俄國、德國和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