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chǔ
①<名>本是一種叢生灌木,又叫“荊”;古代取其條作打人的工具。《禮記?學(xué)記》:“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形>痛苦,悲痛。《柳毅傳》:“婦始~而謝,終泣而對!
③<形>鮮明,整齊!稇(zhàn)國策?齊策》:“不韋使~服而見!
④<名>周代諸侯國,戰(zhàn)國時為七雄之一。位于長江中下游,后來這一帶地方也稱楚。《樊姬》:“樊姬,~國之夫人也!薄洞箬F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聲!
【楚楚】1.形容衣服鮮明整潔。2.草木叢生的樣子。3.形容哀痛、凄苦。陸九洲《送毛元善序》:“視其衣裳冠履,則皆~鮮明!
【楚辭】1.指先秦楚人所作的詩,包括屈原作品中形式近于《詩經(jīng)》體的詩。2.指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的新體詩。3.指秦朝以后文人仿屈賦作的新體詩。4.指漢朝劉向?qū)ι鲜鲞@一批詩進行輯選而成的一部詩歌總集。
【楚毒】1.苦刑。2.痛苦。
【楚歌】楚國人用方言、土調(diào)唱的歌。《垓下之戰(zhàn)》:“夜,聞漢軍四面皆~!
【楚掠】拷打。
【楚切】凄苦。
【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國人,后用以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楚撻】用棍杖毆打。
本查詢收集了幾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詩歌、詞典)中存在的古文漢字的解釋,共計38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