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
tì
①<名>眼淚。《荊軻刺秦王》:“樊將軍仰天太息流~!薄恫渡哒哒f(shuō)》:“蔣氏大戚,汪然出~。” 《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語(yǔ)人!
②<動(dòng)>流眼淚;哭泣。《柳敬亭傳》:“子之說(shuō),能使人慷慨~泣矣。”
③<名>鼻涕。王褒《僮約》:“目淚下,鼻~長(zhǎng)一尺!
【辨】涕、泗、淚。古代一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后來(lái)“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淚。
【涕泗】眼淚與鼻涕,形容悲痛之極。
本查詢收集了幾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詩(shī)歌、詞典)中存在的古文漢字的解釋,共計(jì)38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