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請罷右仆射 長孫無忌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即在太宗未起兵之前,已與太宗關系很好,又加上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之兄,并且在玄武門事變中起過重要作用,所以太宗對他非常信任,為其它大臣所不及,太宗多次想用他為宰相,長孫后堅持請求不要任命。但太宗最后沒有聽從,于貞觀元年(六二七)七月,以長孫無忌為右仆射。后有人稱長孫無忌權寵太盛,長孫無忌也擔心寵遇過高對己身不利,長孫后也為他多次請求。太宗又于貞觀二年(六二八)正月,免除長孫無忌的右仆射,而授以散官開府儀同三司。置六部侍郎等官 貞觀二年(六二八)正月,唐設置尚書六部侍郎,做為六部尚書的副貳,同時設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太宗令高宮議刑 貞觀二年(六二八)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報每月囚徒的帳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書、門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書省議定,以免冤濫。接著又逐個帶進囚徒,輪到岐州刺史鄭善果時,太宗認為善果雖有罪,官品不低,不應與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帶進,可在太極宮承天門左右朝堂聽判決。太宗出官資贖人 貞觀二年(六二八),關內(nèi)發(fā)生旱災,百姓缺糧,有許多人賣兒賣女以換取衣糧。四月,太宗詔出御府金帛贖回被賣兒童,交還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災、蝗災,大赦天下。突利可汗降唐 突厥突利可汗建牙帳在幽州的北邊,統(tǒng)治東部地區(qū),奚、霄等數(shù)十部大多叛變突厥投降唐朝,其叔頡利可汗因此而責備突利。薛延陀、回紇打敗欲谷設后,頡利派遣突利前去討伐,突利又戰(zhàn)敗,自己逃回,頡利大怒,將突利囚禁了十多天,并且鞭撻他,突利因此生怨言,背地里要反叛頡利。頡利向突利征兵,突利不給,上表唐太宗請求入朝。于是,頡利帶兵攻打突利。貞觀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來唐請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討論,兵部尚書杜如晦請出兵攻突厥。貞觀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為右衛(wèi)大將軍,賜爵北平郡王。唐發(fā)兵攻梁師都 貞觀二年(六二八)四月,契丹酋長帶領部眾降唐。頡利派使來唐請求用梁師都換契丹,唐太宗拒絕。太宗知道突厥國政混亂,無力庇護梁師都,便下敕招降梁師都,梁師都不肯。太宗便派遣夏州都督長史劉旻、司馬劉蘭成設法使梁師都投降。劉旻等多次派遣小股騎兵踐踏梁師都的莊稼,并且派人到梁師都身邊施行反間計,使梁師都君臣相猜,許多人降唐。梁師都的名將李正寶等策謀擒師都,事泄,正寶等被迫降唐。劉旻看到時機已到,向太宗請兵,太宗即遣右衛(wèi)大將軍柴紹、殿中少監(jiān)薛萬均前去攻師都,又派劉旻據(jù)守朔方東城進逼梁師都。師都先被劉蘭成擊;突厥前來營救,又被柴紹擊敗,馬上進圍朔方。城中糧盡,師都堂弟梁洛仁殺死師都,以朔方降唐。唐以朔方置夏州。祖孝孫修定《大唐雅樂》 祖孝孫,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仕隋及唐。隋時曾參定雅樂。唐朝初建,軍國多務,未遑改制,燕享均因隋舊制,奏九部樂。直到武德九年(六二六)正月,才令時為太常少卿的祖孝孫修定雅樂,歷時二年半,于貞觀二年(六二八)六月完成。祖孝孫熟習梁、陳、齊、周及隋舊樂、吳楚之音及吳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成《大唐雅樂》。以十二月各順其律,旋相為宮,制十二樂,凡三十二曲,八十四調。旋宮之義,亡絕已久,世人莫能知之,祖孝孫復其舊。《大唐雅樂》的修訂,是唐初政治上統(tǒng)一的必然產(chǎn)物,它打破了南北界限,將南北胡漢音樂熔于了一爐。太宗再放宮女三千余人 貞觀二年(六二八)九月,中書舍人李百藥請再出宮人。唐太宗命尚書左丞戴胄和給事中杜正倫在掖庭西門簡選宮人,前后放出宮女又達三千余人。西突厥兩可汗向唐請婚 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被他的伯父殺死,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百姓不服他的統(tǒng)治,弩失畢部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答應。統(tǒng)葉護可汗的兒子至力特勒為躲避殺身之禍,逃亡到康居,泥孰派人將他迎回,立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互相攻擊,烽火不斷,兩可汗都派使到唐朝請婚。唐太宗沒有答應。當時臣服于西突厥的西域各國以及敕勒各部都叛離西突厥。冊封夷男為薛延陀可汗 原來歸附東突厥的部落有許多叛離頡利可汗而改歸薛延陀,他們一起推舉薛延陀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當。其時唐太宗正計劃除掉頡利,所以貞觀二年(六二八)末,派遣游擊將軍喬師望從小路帶著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賜給他鼓纛。夷男非常高興,派使入貢,在郁督軍山下建立牙帳,占有東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北到俱倫水的廣大地區(qū),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霄等部都歸屬之。貞觀三年(六二九)八月,毗伽可汗又派他的弟弟統(tǒng)特勒入貢唐朝,唐太宗賜給他寶刀、寶鞭,夷男非常高興。而突厥頡利可汗卻非常害怕,趕忙派使來唐稱臣,并請婚,行婿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