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黄视频免费看, 毛片www., 一级毛片色一级, 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美女色av,高h肉辣动漫h在线观看,www黄色网,黄色福利影院,宝贝我们一起上你np高h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中國歷史紀事年鑒查詢

 

順治五年


公元1648年戊子順治五年
歷史紀事 

寧波爆發(fā)“五君子翻城之役”

順治五年(1648)初,寧波“六狂生”中華夏、王家勤和當?shù)厥孔訔钗溺、屠獻宸、董德欽(時稱為“寧波五君子”)聽到清駐防浙江的軍隊調(diào)往福建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派人聯(lián)系四明山大嵐山寨王翊和舟山明將黃斌卿,企圖里應外合地奪回寧波。但怯懦無用的黃斌卿猶豫不決,不敢出兵;而給王翊的信,中途又被降清地主分子截獲報知清軍。五君子在沒有得到回音的情況下,貿(mào)然發(fā)動起義,當即失敗。五君子也都被清軍俘獲,送至杭州,嚴刑審問,始終不屈,最后壯烈犧牲。四明山大嵐山寨反清

順治五年(1648)春,魯王監(jiān)國職方主事王翊等謀襲寧波,事泄,遂以所募之兵來到浙江東南四明山中的大嵐冊,得到了會聚當?shù)氐挠牲S宗羲領導的義軍的支持和幫助。他們依砦結(jié)寨,攻破上虞,砍殺清地方官吏,震動了浙東地區(qū)。不久,因降清的地主團練軍的襲擊,起義軍遭到了一些挫折,上虞失守。王翊為了壯大義軍的勢力,積極聯(lián)合了浙東各路義師,又吸收一萬多農(nóng)民參加。至次年春,起義軍接連大敗清軍,再破上虞,占據(jù)了四明山方圓八百里,勢力發(fā)展到東邊的奉化。接著,王翊等人又制定了一些措施,把起義軍分成五營和五司。五營專管軍事訓練;五司專管籌餉,領導義軍戰(zhàn)士和當農(nóng)民開荒種田,不到一年時間,當?shù)厝嗣竦玫搅诵蒺B(yǎng)生息,軍事力量也大為增強。順治七年冬,清廷調(diào)集兩路重兵,一路由奉化、一路由余姚同時出動,將大嵐山寨團團圍住,并采取了野蠻的洗山暴行。起義軍雖然英勇頑強的地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失敗,王翊也被俘犧牲。此后,四明山區(qū)的農(nóng)民抗清斗爭依然持續(xù)不斷,直到康熙年間還有一些零星的起義發(fā)生。甘肅回民起義

順治五年(1648),甘肅發(fā)生了由米喇印、丁國棟領導的回民反清起義。米喇印、丁國棟原是明朝駐防甘州等地的軍官,隆清后因?qū)μ臧l(fā)令不滿,開始醞釀起義。順治五年三月,他們乘清軍入川之機,殺掉甘肅巡撫張文衡、總兵劉良臣等人,在甘州起兵抗清。接著又攻克涼州(今武威),控制河西走廊;再克蘭州,擁立明延長王朱識钅穿,各地回民、一些明遺臣和士紳青衿紛紛響應,義軍人數(shù)迅速增至十萬,號稱百萬。在各地群眾配合下,義軍又連克狄道(今臨洮)、渭源、河州(今臨夏)、洮州(今臨潭)、岷州(今岷縣)、金縣(今榆中)等地,包圍了鞏昌。清陜西總督孟喬芳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兵前往鎮(zhèn)壓,雙方在鞏昌城下激戰(zhàn)半日,義軍傷亡慘重,被迫解圍西撤,駐防安定、狄道、岷州、洮州一線。四月下旬,義軍在清軍主力的圍剿下,接連丟失安定、狄道、岷州、洮州,退守蘭州。五月中旬,清軍攻陷蘭州,俘獲朱識(钅穿),米喇印、丁國棟退守涼州。六月,米喇印在與清軍激戰(zhàn)中犧牲,涼州失陷,丁國棟退守甘州。順治六年二月,被清軍圍困半年之久的甘州失陷,丁國棟又撤往肅州(今酒泉)。直至年底肅州被清軍占領,丁國棟被俘犧牲,堅持了一年零八個月的甘肅回民起義才宣告失敗。清廷禁止高利貸

順治五年(1648)閏四月十三日,清廷下令禁止高利貸。順治初年,高利貸在農(nóng)村十分活躍,地主、官僚、商人大肆進行高利貸剝削,往往利倍于本,利復起利。清廷為緩和階級矛盾,下令禁止高利貸剝削。規(guī)定:今后一切債務,每銀一兩只許月息三分,不準多索及息上加息;不準放債予赴任之官;禁外任官放債予民,如違犯,雙方俱治重罪;諸王府商人及旗下官員家人不準在外省貿(mào)易,盤剝百姓。清定編審人丁制

順治五年(1648),清廷為周知天下“生民之數(shù)”(即戶口),以征收丁賦,制定了編審人丁之制。規(guī)定每三年編審一次(十三年又改定為五),責成州縣印官照舊例造冊。以百一十戶為里,推丁多者十人為長,余百戶為十甲。城中曰坊,近城曰廂,在鄉(xiāng)曰里,各有長。凡造冊人戶,各登其丁口之數(shù),而授之甲長,甲長授之坊、廂、里長,上之州縣,州縣合而上之府,府別造一總冊上之布政司。民年六十以上免除丁賦,十六歲以上(俗稱丁)起征。凡戶籍有四種:軍、民、匠、灶,各分上中下三等。丁分民丁、站丁、土軍丁、衛(wèi)丁、屯丁,總其丁之數(shù)而登黃冊。督撫據(jù)布政司所上各屬之冊,呈達戶部。順治十一年(1655)十一月三十日,清廷又從戶部議,命各省自順治十三年為始編審人丁地土;各省責成于布政使司,直隸責成于各道;編審時要逐里逐甲查審均平,詳載所征丁賦的原額、新增、開除,實在四項數(shù)目,造冊報呈戶部。清廷始設六部漢尚書

順治五年(1648)七月十四日,清廷始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漢左都御史各一員。在此之前,六部只有滿尚書各一員。此時,清廷為了加強對漢族地主的利用與依賴,決定滿漢官員共同管理六部,增設漢尚書,以陳名夏為吏部尚書,謝啟光為戶部尚書,李若琳為禮部尚書,劉余佑為兵部尚書,黨崇雅為刑部尚書,金之俊為工部尚書,徐起元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漢尚書雖然設立,但終順治一朝并無實權(quán),只是備員而已,真正的實權(quán)仍然掌握在滿尚書手中。清廷許滿漢通婚

順治五年(1648)八月二十日,清廷下諭旨說,當今天下一家,為使?jié)M漢官民互相親睦,允許締結(jié)婚姻。九月十三日又規(guī)定:嗣后凡滿洲官員之女欲嫁漢人者,須先呈報戶部;其無職者之女,凡部冊有名者,令各牛錄章京報戶部后方能出嫁,無名者聽各牛錄章京自行遣嫁;漢官之女欲嫁滿人者,也要報戶部,無職者聽其自便;滿洲官民娶漢人之女,實系為妻者,方準其娶。永歷朝“五虎”干政

順治五年(1648)八月,永歷王朝由桂林遷回肇慶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黨爭日趨激化。以“反正功臣”李成棟為核心,勾結(jié)給事中金堡、都察院左都御史袁彭年及丁時魁、蒙正發(fā)、劉湘客等組成“楚黨”;以“扈駕元勛”朱天麟、吳貞毓為首組成“吳黨”。吳楚兩黨置抗清大業(yè)于不顧,爭權(quán)奪勢,相互攻訐。李成棟父子欲獨霸朝綱,跋扈橫行,支持、縱容金堡等五人終日聚會,使朝廷政令多從其議。吳黨恨之入骨,稱五人為“五虎”。其中,金堡因諫言激憤尖刻,切中時弊,最為“可畏”,被稱為虎牙。余者,袁為虎頭,丁為虎尾,劉為虎皮,蒙為虎爪。五人在朝廷獨斷專擅,有“言非虎黨不發(fā),事非虎黨不成”,朝廷“遂成虎市矣”。實際上,五虎中除袁、丁不是正派人士,其它三人所為有力挽頹波一面,不能一筆抹煞。順治七年初,永歷帝在清軍連克南雄、韶州,向肇慶進發(fā)時,倉皇逃至梧州,并召吳黨靠山陳邦傅入朝。吳黨骨干吳貞毓等趁此時李成棟已死、五虎勢孤之際,糾集十二人,合參五虎犯了十大罪。于是,永歷帝大興黨獄。除袁彭年免議外,金堡四人被捕。金堡備受酷刑,堅貞不屈,丁、劉、蒙三人大刑未動,自乞哀招供。此后,宦黨馬吉翔等人勢力抬頭,左右了永歷朝政。清禁民間養(yǎng)馬制軍器

順治五年(1648)八月十五日,清廷鑒于各地抗清義師“偷制器械,私養(yǎng)馬匹,毒害良民,作為叛亂”,禁止民間蓄養(yǎng)馬匹、制造或私藏軍器。規(guī)定:民間蓄養(yǎng)的馬匹,地方官估值給價,作為清軍坐騎;甲胄、槍刀、弓矢器械,可用者收貯,不可用者盡行銷毀;有不遵禁諭私自隱匿兵器、馬匹者,均作“叛逆”,一經(jīng)查出或被告發(fā),本人處斬,家產(chǎn)妻孥入官,鄰佑十家長杖流;凡習武生童及武舉等,只許馬一騎、弓一張、披子箭九枝,不準用梅鍼箭,如借人事發(fā)治罪。順治十二年(1655)九月初十日,清廷又重申禁止私販馬匹:嗣后蒙古賣馬,只許各旗兵丁人役買用。如有馬販私買者,凡屬滿人則責成固山額真、梅勒章京等,漢人則責成五城并司坊等官嚴行禁緝。如禁緝不嚴,被人捕獲,將所販之馬三分之一給捕獲之人,余皆入官,牛錄章京、驍騎校、小撥什庫、司坊等官及販賣者、買養(yǎng)者一并下刑部從重議罪。清廷追尊太祖以上四世為帝后

順治五年(1648)十一月初八日,清廷追尊太祖努爾哈赤以上四世為帝后:高祖澤王為肇祖原皇帝,母為原皇后;曾祖慶王為興祖直皇帝,母為直皇后;祖昌王為景祖翼皇帝,母為翼皇后;父福王為顯祖宣皇帝,母為宣皇后。十一日,諸王大臣紛紛上表章稱賀。順治帝于是頒詔,大赦天下。其詔條例共四十款。其中規(guī)定:豁免順治元年至三年百姓拖欠的錢糧;逃人及其隱匿者,凡于順治六年八月以前自歸免罪,九月以后自歸或被人告發(fā)者不免罪;懲治貪官污吏;對災民實行蠲免。滿族貴族獲得“世襲誥命”

順治五年(1648)十一月十一日,順治帝下詔旨說,滿族貴族自開國以來,屢世出征,著有勞績;命各部將他們分別升敘,實授官員,一概給與世襲誥命。這個規(guī)定,使?jié)M族貴族不僅本人獲得了特權(quán)地位,而且可以傳給子孫后代,并使這種特權(quán)地位永遠繼續(xù)下去。

文化紀事 

函可創(chuàng)冰天社和弘揚佛法

函可,字祖心,別號剩人,明崇禎十三年(1640)遁入空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詩僧。函可因在順治二年寫的《再變記》,揭露清兵南下時的暴虐罪行,而觸怒了清統(tǒng)治者,于順治五年四月發(fā)遣沈陽戍所,“奉旨焚修慈恩寺”。此后,他雖處困扼之中,但壯志不消,與陸續(xù)發(fā)遣來的明朝遺民壯士交往日密,共抒感慨。順治七年十二月底,函可借流人、南明使臣左懋第之兄左懋泰生日之機,創(chuàng)立了東北第一個文人結(jié)社即冰天社。它雖然僅活動了兩次,但影響深遠,溝通了遺老流人間的思想,推動了他們?nèi)蘸蟮念l繁往來。另外,函可由于對佛教經(jīng)典的諳通和淵博的知識,受到了當?shù)胤鸾探绲闹匾。順治九年三月,他在沈陽各大寺院監(jiān)院等在內(nèi)的眾僧聯(lián)名請求下,陸續(xù)主持七大寺剎宣講佛法。他對佛教教義的講解很有獨到之處,指出佛門不是躲身之處,也不是藏愚納拙之地,“既入佛門便當作佛”。他將儒家思想揉入佛教,告誡弟子實踐忠孝節(jié)義便是作佛。函可對佛教教義深入淺出的闡發(fā),深深地吸引了廣大僧俗聽眾,“趨之者如河魚怒上”,因而被稱為遼沈地區(qū)弘揚佛法的“開宗鼻祖”。按月編六科史書制度建立

順治六年(1648),《明史》總裁剛林鑒于清初明朝官方史料散失殆盡的教訓,建議六科每月匯集奏折及諭旨錄送史館,由翰林官分別編纂,供修史時采用,得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批準。清朝由此建立起按月編纂六科史書的檔案制度。文從簡逝世

文從簡(1574-1648)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征明重孫,善畫,畫承王蒙、倪瓚。書法李邕,兼繼承家法。鄺露逝世 鄺露(1602-1648)南海人。年十三為諸生。工諸體書,能詩,詩有嶠雅集,手書開雕,極精。善琴,喜蓄古器玩,永歷二年(一六四八)與諸將守廣州,城破,以二琴、寶劍及懷素真跡等環(huán)置左右而死。年四十七。

雜譚逸事 

南明大學士朱繼祚抗清

順治五年(1648)正月,南明大學士朱繼祚起兵抗清。朱繼祚,福建莆田人,隆武政權(quán)建立后任東閣大學士。后隆武政權(quán)瓦解,他奔還鄉(xiāng)里。魯王即位后,福建一些州縣紛起響應,朱繼祚也會同魯王政權(quán)的同安伯楊耿合攻興化。守城監(jiān)司彭遇(風豈)令將士出戰(zhàn),自己則登城“易明旗幟”,出城迎戰(zhàn)將士見狀撤離,朱繼祚順利地占據(jù)了興化。三月,清軍大舉反攻,朱繼祚等抵敵不住,失敗后自殺。朱容藩稱監(jiān)國于夔州

順治五年(1648)正月,故明宗姓朱容藩稱監(jiān)國于夔州,建立行宮,大封群臣。南明四川總督呂大器得此消息,興兵討伐。次年春,朱容藩兵敗自殺。佟圖賴戮力佐清創(chuàng)業(yè)

佟圖賴是最早投靠滿族貴族的遼東大姓佟氏家族的第二代,佟養(yǎng)真的次子。在清廷定鼎北京后,他積極參與了鎮(zhèn)壓李自成農(nóng)民軍和掃蕩明朝殘余勢力的戰(zhàn)事,“身經(jīng)百戰(zhàn),遍體創(chuàng)痕”,為清統(tǒng)治者立下赫赫戰(zhàn)功,為清朝的中原地區(qū)統(tǒng)治的建立與加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因此而受到清廷的特殊禮遇和褒揚。順治五年,佟圖賴被授予定南將軍,順治八年又被順治帝授予禮部侍郎,晉封三等子爵,后又加太子太保,順治十五年(1648)去世。他死后,佟氏家族的子孫繼續(xù)為清統(tǒng)治者效命,并屢立功勛。佟氏家族還繼續(xù)和清統(tǒng)治者聯(lián)姻。佟圖賴的女兒是順治帝的皇后、康熙帝的生母。這樣,佟氏家族在清前期形成了一個依靠軍功起家的軍事貴族集團和外戚群體,對清廷內(nèi)政、軍事方針起過重要作用,一時有“佟半朝”之稱。天津女英雄張氏抗清

順治五年(1648),天津女英雄張氏自稱明天啟帝的皇后,與其同黨王禮、張?zhí)毂S≈朴裼、令旗,組織抗清隊伍。他們聯(lián)絡靜海一帶的農(nóng)民軍,不斷抗擊來犯的清軍。五月二十四日,張氏、張?zhí)毂5缺环隣奚。張氏犧牲后,其部下繼續(xù)堅持抗清斗爭。天津巡撫李猶龍十分畏懼這股抗清力量,采取了與農(nóng)民軍首領在營中“會飲”的辦法,以拉攏關系,試圖進行招撫,為清廷發(fā)覺,被革職為民。最后清廷調(diào)來重兵,農(nóng)民軍因眾寡懸殊,堅持到次年初失敗。此后,清廷十分重視在天津加強統(tǒng)治力量,派駐重兵,嚴密監(jiān)視人民的行動。于七起義

于七,本名小喜,又名孟熹,山東棲霞縣人,清初膠東農(nóng)民抗清斗爭的著名領袖。順治五年(1648),他以棲霞縣東七十里的鋸齒山為根據(jù)地,聚眾抗清。于七一方面經(jīng)常率軍出擊騷擾清軍,另一方面又“割富濟貧”,除暴安良,打擊當?shù)睾兰澋刂,得到登州地區(qū)農(nóng)民群眾的熱烈支持,成為當?shù)貙嵙ψ顝姷囊恢мr(nóng)民起義軍,被清統(tǒng)治者稱之為“諸寇冠”。登州知府張尚賢自知無力剿滅,被迫采取招撫政策,授于七為棲霞縣把總。于是,于七利用合法身份廣泛交結(jié)各階層人士,暗中組織力量,以圖大舉。經(jīng)過十余年的努力,于七在寧海州(今牟平縣)、墨縣和海陽縣建立了三個據(jù)點,勢力不斷增強。順治十八年春,按察使宋琬侄赴兵部首告于七和其叔交結(jié),圖謀不軌,使清廷大為震驚,急令官兵往捕于七。十月,在于七的領導下,各據(jù)點同時發(fā)難,登州府屬各縣瞬間也舉起了抗清大旗。他們攻福山,圍文登,“焚劫八邑”,給清軍以沉重打擊?滴踉辏1662)春,清兵云集,圍困鋸齒山。于七團結(jié)軍民,身先士卒,驍勇善戰(zhàn),給義軍以極大鼓舞。他們堅守四個月后,突圍入海,于七下落不明。何騰蛟死難

順治五年(1648)初,金聲桓、李成棟倒戈反清后,即和南明軍堵胤錫、農(nóng)民軍李過、高一功、劉體純等共推明湖廣總督何騰蛟主盟,出兵北伐,共同抗清。這年八月間,何騰蛟率軍攻克永州、衡州,明軍馬進忠和李過、高一功等相繼收復了常德、桃源、澧州、荊門、宜城等州縣,湖南失地大部恢復,抗清形勢大好。然而,當何騰蛟欲聯(lián)合各部進攻長沙的重要時刻,與馬進忠有隙的堵胤錫卻于十月突然令馬撤離常德,由李過、高一功等進駐。馬進忠驕縱成性,迫于軍令不得不服從調(diào)遣,但又懼怕堵胤錫和農(nóng)民軍并吞,于是大掠常德西走。這一舉動使南明內(nèi)部矛盾激化,南明軍大亂,湖南新復州縣為之一空,整個局面頓時混亂至不可收拾。何騰蛟聞訊大驚,輕車至湘潭以調(diào)解各方矛盾。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堵胤錫率李、高渡湘江而東走吉安,聲援南昌金聲桓;一路何騰蛟率馬進忠等圍攻長沙。次年二月,堵胤錫等離開湘潭后,馬進忠部尚留湘鄉(xiāng),使湘潭無兵成為一座空城。清總兵徐勇偵知此事,率輕騎偷襲,捕獲何騰蛟。何在清軍的誘降面前,堅貞不屈,一再表示“頭可斷,心可剖”,決不投降。清軍主帥知不可強求,于是殺害了何騰蛟。姜瓖據(jù)大同叛清

順治元年(1644)六月初六日,故明大同總兵姜瓖降清,仍鎮(zhèn)守大同。之后,他便隨清軍赴陜西,征剿大順農(nóng)民軍。他不但得不到重賞,連軍餉的供應也成問題,而且還受到清廷的猜疑和訓斥。當時,山西農(nóng)民軍反清聲勢浩大,姜瓖受到很大觸動,開始“蓄異志”。順治五年九月,清廷為防喀爾喀蒙古越過邊界,派英親王阿濟格率軍駐防大同,這招致姜瓖的猜疑,以為襲己。于是,姜瓖自稱大將軍,于(1649)十二月初三日據(jù)大同叛清。大同左衛(wèi)(今左云)、渾源、太原、汾州(今汾陽)、澤州(今晉城)等地農(nóng)民軍競起響應,清朝許多地方官吏望風歸降,一時全晉震動,攝政王多爾袞得到山西突變的消息后,一面增派八旗官兵,載紅衣大炮急赴大同;一面對姜瓖進行勸降,同時又對姜瓖部下進行分化離間,誘使他們倒戈。順治六年三月十二日,多爾袞親至大同督師,再次對姜瓖勸降。姜瓖虛與周旋,多爾袞正要親自指揮攻城,奉清廷急召回京。清軍在敬謹郡王尼堪的指揮下,繼續(xù)圍困大同。七月初一日,多爾袞率師親征大同。大同在清軍長期圍困下,城內(nèi)彈盡糧絕,死者枕藉,部下發(fā)生了騷亂。姜瓖部將楊振威于八月二十三日密通多爾袞,二十八日斬姜壤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禮親王代善逝世

順治五年(1648)十月十一日,禮親王代善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六歲。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身歷太祖、太宗、世宗三代四朝,地位顯赫,爵高權(quán)重,曾參與了自滿洲興起至清朝建立前后諸時期許多重大的政治、軍事活動,對清朝的發(fā)展作過重要貢獻、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開國功臣。明九江生員起兵抗清

順治五年(1648)十一月,明九江生員金志達和僧了悟等率當?shù)剞r(nóng)民萬余人抗擊來犯的清兵。他們在鄱陽、彭澤之間結(jié)營扎寨,進占池州,又攻取東流、建德,一時聲威大振。但不久,他們在清軍節(jié)節(jié)進攻下,丟掉了一個又一個地盤,直至失敗。

注釋

前一年后一年  公元跳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