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賦官吏俸祿 王莽代漢后,因制作未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祿。公卿以下的月俸只有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天鳳三年(16)六月,王莽下達官吏俸祿制度。下詔從六月朔日庚寅開始 ,發(fā)給官吏俸祿。從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致輿、僚,共分十五等。僚的俸祿一年六十六斛,逐級增加,上到四輔是一萬斛。又規(guī)定,從首都倉庫的儲積糧時領(lǐng)取俸祿的郎官、侍從官和首都官吏,根據(jù)太官儲備的多少作為尺度。諸侯、辟爵、附城和各種辦事人員的俸祿則與有關(guān)州郡、任爵、附城和各種辦事人員的俸祿則與有關(guān)州郡、國邑的豐歉掛鉤。由于王莽頒布的官吏俸祿制度的煩碎,核算全國的會計報表無從辦理,官吏實際上仍然領(lǐng)不到俸祿,只好利用手中的職權(quán)謀利,靠收受賄賂來供給自己的需要。焉耆遮殺王駿 天鳳三年(16),王莽遣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戊己校尉郭欽使西域,諸國皆郊迎,送兵谷。王駿欲襲擊焉耆,焉耆詐降而聚兵自備。王駿將莎車、龜茲兵七千余人先行進攻焉耆,令郭欽及佐帥何封率部居后接應(yīng)。王駿攻入焉耆,為焉耆伏兵遮殺。郭欽后到焉耆,襲殺其老弱,從車師還入塞。李崇收余士,還保龜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