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個月里,在許多個下班后游走街頭的夜晚,我斷斷續(xù)續(xù)記錄下了這座城市街頭的“他們”。 以街道為舞臺,以歌聲為載體,長沙的步行街就是他們的小天地。 他們沒有固定的地點,但有忠實的聽眾;蚴且粋人、或是一群人——他們就是那些你曾匆匆路過、見過長沙午夜的街頭歌手。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去步行街逛街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一些街頭駐唱的人。一個移動音箱、一把吉他、一個話筒,有了這些東西,哪里都能變成他們的舞臺。
♬
天下太平·阿看
說到長沙的街頭歌手,常被人提起的便是太平街的阿看。
白T恤和小辮子是阿看的標配,常駐“天下太平”四個字下面的他很擅長唱轉音。一首《卷珠簾》,他一唱開頭“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便能讓過路人為他的歌聲靜駐街頭,送上真心的掌聲。
太平街是長沙外地游客最多的一個景點之一,而阿看也成為許多異鄉(xiāng)人難以忘懷的聲音。
♬
海 燕
阿看算是長沙街頭歌手中“長輩”般的人物,有不少忠實的粉絲,也吸引了許多喜歡唱歌的小朋友——比如說剛大四畢業(yè)的海燕。
海燕因為一次逛街聽到阿看唱歌,借阿看的地唱過幾次,也從中獲得了勇氣和樂趣,開始了自己的街唱故事。
我記得第一次見到海燕,是在趕往公司團建的路上,被她溫婉醇厚的聲音所吸引。
長發(fā)披肩的女孩子畫著淡妝,坦坦蕩蕩地看著自己的聽眾,微笑著沉寂在唱歌的愉悅中。她的快樂隨著吉他彈奏出來的音符,一起跳躍到每個過路人身上。那是一種快樂的共鳴,一種身心舒暢的享受。
在街頭唱歌的女孩兒不多,海燕的勇氣實在難得。
中學時海燕想要學聲樂,奈何家里人覺得這是一碗“青春飯”。等到她上了大學,離家里人遠了,她自己下定決心,重新開啟了音樂夢。
她放棄學英語口語,選擇了去琴行學吉他。接著和琴行的朋友們一起買了音箱設備,什么也沒有想的就去街頭唱歌。
海燕對唱歌單純的喜歡,都飽含在歌聲里。只要她想唱歌了,她就會背著吉他在步行街找個地開始唱。隨時都可以開始,隨時都可以結束,這就是街頭唱歌最自由的地方。
海燕對未來沒有特別的愿望,她珍惜每一個能唱歌的時刻。只是因為赤誠、因為快樂。她開心的唱歌,就能簡單的打動許多人。
♬
小 黃
大部分的街頭歌手都沒有固定的駐唱地點,太平街、五一廣場地鐵站、商場的前坪,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臨時舞臺。
在這么多地方中,7up商場前坪的“I ❤ CS”是許多歌手最青睞的地標。商場的霓虹燈就像是舞臺的追光,給站在這里唱歌的人以動力。
今年我在7up見過最多次的就是小黃他們。剛大學畢業(yè)的幾個男孩很有朝氣,又有些羞澀。他們不常和觀眾互動,只在唱歌的時候用盡全力。
他們喜歡唱抒情歌,比如蘇打綠、Yoga或者林俊杰。其中有幾個男孩的聲線可以做到與原唱80%相像,這也讓他們有很多死忠粉。
幾個大男孩年輕又自由,有些歌他們會不顧嗓子唱的聲嘶力竭,讓街道成為露天的KTV。他們不在乎觀眾給了多少錢,有時候他們甚至不會把錢箱擺出來,只一個話筒一個音箱,讓自己唱到爽。
他們歌聲里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真的讓我感到驚艷。
這個唱歌的小分隊由小黃牽頭,他拉著大學好友王世澍和洪雨雷入伙,一年時間從校園舞臺走到長沙街頭,最后又看著自己的好兄弟走上快男舞臺成功出道。
這樣的因緣讓他們小分隊許多人,都有著同樣的音樂夢。反而是牽頭的小黃有另外的看法,理工科的他很實際,相比飄渺的夢想,他更喜歡掌握當下。
“喜歡唱歌的人,心地都很好!笨傁矚g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小黃,把小分隊里每個人都一一介紹給我聽。
期待有天能聽到他們全員到齊的一場街頭演唱會,那一定是很棒的事情吧。
♬
袁 杰
唉,終于要介紹到這個愛唱歌的小伙子了。
他的街唱生涯只有短短數月,卻讓這條街的其他歌手都記住了他的名字。一是因為他唱得真好,二是因為他人真好。
袁杰二十出頭,下垂眼的他看起來有點憨,歌聲卻很有力。我曾經在半夜12點,和催他散場的城管一起聽他唱歌。
“等唱完這最后一首。”
拿起話筒的他變得非常認真,即使面前已經沒有幾個觀眾,他也會飽含感情地唱完自己想唱的歌。
袁杰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隨心唱到30歲。如果能有所成就他就堅持下去,如果不行他就認清現實開店去。
他現在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專業(yè)聲樂,每一天都比今天更進步一點。這種充實的生活他非常滿意,也讓很多人羨慕。
許多宣稱著想要自由生活想要流浪的人,并不會真正的感覺輕松。因為他們茫然,對未來沒有追求。
“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這么說著的袁杰讓我很佩服,他不是那種為了打發(fā)時光站在街頭唱歌的人,他想要有自己的觀眾,想要大家認可他的歌聲。他希望他的歌聲,能留住匆匆過路人哪怕幾秒的時間。
很有人格魅力的袁杰比其他人更能吸引伙伴,本來他只是一個人在街頭唱歌,現在你去看,可能會看到有些鬧騰的一群人。
不過只要他們開始唱歌,氛圍就會變得不一樣,這大概就是年輕人的魔法吧。
♬
周 星 星
當你開始刻意去關注這些街頭唱歌的人,很輕易就能分辨出他們磁場的不同。
有些人熱鬧,有些人安靜;有些人霸氣,有些人含蓄。他們的歌聲也像他們的人一樣,有著鮮明的特色。
周星星在長沙街頭唱歌已經有3年多了,太平街牌坊旁邊的空地是他的常駐地。偶有新來的人不小心占了地,他也只會默默站在一旁等,然后選擇換一個地方唱。
畢竟這街道本就沒有明確的所屬權,都靠大家約定俗成的“默契”。
周星星非常、非常地內斂,他總是一個人背著吉他,靜靜的唱著歌。他不擅長說很多話,只擅長唱很多歌,他的歌聲里有他全部的喜怒哀樂。
這個今年剛畢業(yè)的大男孩來自海南,在長沙念的大學。因為街頭賣唱的經歷,讓他選擇留在長沙,再陪這個城市的夜晚高歌一段時間。
我問他是什么讓你堅持了這么多年,不論嚴寒酷暑往返于學校所在的梅溪湖與市中心之間。他很坦白的說,首先是因為有收入,再是因為喜歡唱歌。
言語間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不自信,盡管他唱了那么多年、收獲了那么多聽眾。他依舊對站在人群面前唱歌懷有敬畏,擔心自己唱的不夠好。
夜深時,人群接二連三的散去,路邊只有一些滴滴代駕蹲守著。周星星也收好吉他,騎著自己的小電摩在風中回到梅溪湖。
♬
粉衣小哥哥
這位總是穿著粉色衣服的小哥哥很有名,具體是因為顏值還是因為歌聲有名,我也不得而知。只是我每采訪一位年輕的街頭歌手,他們總會問我一句:那個地鐵站附近的瘦高個,很有名的,你采訪了嗎?
小黃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他說以前在五一廣場有個人假唱,是這個粉衣小哥哥站出來直接和對方懟起,搶了對方的話筒,說假唱就不要唱了。
“那時候起我就開始佩服這個人了,他對唱歌是認真的。”小黃由衷的感嘆道。
雖然沒能采訪到這位小哥哥,但因為他和我們主編長得太像了,導致他的表情包一直在我們辦公室流傳……
可謂江湖不見他,江湖卻有他的傳說。
♬
小 李 哥
今年五月的時候,長沙開了一個街頭藝人征選活動。一共有一百四十組選手參加了比賽,最后有六位街頭藝人獲得“街藝星秀”的證書。
小李哥是六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之一,從此他在五一廣場唱歌,可以算持證上崗了。
幾乎每次去五一廣場都能看到小李哥,他的觀眾永遠是最多的。
他開著手機直播,一個人拿著吉他盡情的唱。累了就喝口水,休息的時候很少。
小李哥的歌聲洪亮而有力,偶爾他唱一些通俗歌,也會唱一些搖滾。他的觀眾上到80歲下到5、6歲都有,感覺他的舞臺更像是五一廣場上的一個景點,而他也成為了這景色之一。
小李哥與太平街的阿看,都是長沙街頭很有標志性的文化景點。他們的聲音被許多異鄉(xiāng)人銘記,也讓長沙在異鄉(xiāng)人的記憶里,變得更加有溫度和腔調。
♬
還 有 一 些 人
♪ 泊富廣場上的流浪歌手,長沙是他的第N站
♪ 在五一廣場只偶遇過一次的歌手
♪ 在街頭越來越常見到唱R&B的歌手,大多都很年輕
對街頭歌手的拍攝與采訪都很零碎,基本上是碰到了就聊聊,遇見了就拍一下。
這個城市的街道本來是冰冷的無機質,是通行與駐足的人留下了他們的印記,才構筑出了一條街道、一座城市的血與肉。
街頭歌手的歌聲,就好像一座城市的心跳聲,在某個層面上反應了這座城市的個性。
商店的霓虹燈亮了又暗,音箱的電池換了又換。
我采訪了一些人,轉眼又記不全他們說過的話。
但我總回想起夜晚的時候,街上行人慢慢散去,偶爾幾個醉酒的外地游客和我,看著他們唱完了最后一首歌,靜靜跟長沙的街道說晚安。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