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的學(xué)校與居民區(qū)只有一墻之隔,那時候伴著我們上學(xué)的夏天不僅僅是大太陽下的一片蟬鳴,還有每天和老式單車叮鈴鈴一同響起的吆喝聲“磨剪子嘞戧菜刀—”
上課的時候和小伙伴開小差,我們總是會聽著車轱轆聲猜他騎到哪兒了,可是那響亮的吆喝聲卻總是迷惑著我們,一聲又一聲的占據(jù)我們的耳朵,好像一首歌深深的唱進我們的生活里。
在回憶童年時光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在腦海里自動播放,和小伙伴在路上玩耍時,在路邊攤子吃東西時。他不經(jīng)意的經(jīng)過我們,駛離我們,然后有一天,就這樣消失了。
而如今,和這響亮的吆喝聲一同消失的還有路邊的小推車。一邊放著涼面刮涼粉,一邊炸著噴香的臭豆腐的小推車是我們常常省下零花錢的對象。
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小吃店也越來越規(guī)范,當(dāng)初推車上的臭豆腐已經(jīng)壯大成品牌,涼面也不再和刮涼粉一起,它換了一個叫涼皮的小伙伴,擺在各大小吃店里。而刮涼粉呢,它就像一個隱士,隱藏在城市最古老的地方。
在岳麓山的腳下,拜了師的杜姨和她的先生兩口子在這里擺了一個專賣刮涼粉的攤子,今天做明天賣,兩人輪流著來,一擺就是10年。
每天晚上7點多就開始做,剛開始的時候是用蠶豆粉,但是有些顧客過敏就改成了豌豆粉,把從岳麓山上的打來的泉水煮開,把粉稀釋,用燒開的水一沖熟之后,再用勁不斷攪拌,放置十二個小時,一缽子晶瑩剔透的刮涼粉就做好了。
杜姨的刮涼粉是放在紅箱子里賣的,下山的游人總會被吸引前來看看。杜姨告訴我們,這紅箱子是她師傅傳給她的,跟著她有10年了,要是算上她師傅,那也是個有故事的長沙老箱子了。
這個有故事的老箱子是用最傳統(tǒng)的技巧做的,經(jīng)歷了多年的它也需要修修補補。
“一要修的話得要一個星期呢,現(xiàn)在的有些木匠都不見得能修好了。最主要是時間太長,我們休息了有些老顧客欠得很!
每當(dāng)有顧客前來買刮涼粉,杜姨總是會親切的問,要辣嗎?吃得習(xí)慣嗎?盡管杜姨每次都會問,然而她卻固執(zhí)的從不改味道。
看著杜姨熟練的用刮子刮出晶瑩剔透的刮涼粉,加上醬油、芝麻醬、腐乳水、臘八蒜、蕭山蘿卜、 麻油、辣椒醬等調(diào)料,一碗夏天解暑的涼爽小吃就在竇姨手中麻利的做出來了。
“放花生會搶味,黃瓜絲那是為了照顧別個呷不習(xí)慣滴外地人,原來最傳統(tǒng)的味道就是酸辣味滴,除了調(diào)料不放任何東西。”
杜姨的不將就讓她頗受老口子好評,在面對第一次嘗試的顧客說不好吃時,竇姨聽了也只是淡然一笑。
看著手中這碗晶瑩剔透的刮涼粉,吃一口,那熟悉的腐乳、芝麻醬、辣椒醬混合成的酸辣味和冰涼的口感不斷的鉆進的我腦海里,小時候的記憶悉數(shù)涌現(xiàn)出,這是屬于長沙的夏天味道。
越吃越想吃的刮涼粉,仿佛有點上癮,已經(jīng)多年沒吃過的我似乎想在這次全部補回來吃個夠。
“之前有個哈爾濱人一次吃了七碗,越吃越吃越想吃,我原來還只準(zhǔn)一個顧客買一碗。”
“只剩最后一層的時候,有的老顧客會拿回家用來煮湯喝,洗凈切成片。加點榨菜、肉泥、出鍋加點芹菜葉,最后倒上香油,吃起來就像凌皮豆腐!迸c刮涼粉打了10多年交道的杜姨告訴我們,這是刮涼粉另一個好吃的秘密。
看大家吃得開心,杜姨還笑稱,“別看我只做刮涼粉,要不是這里不準(zhǔn)開火,那臭干子啊,要是我做起來就沒下面那些小吃店的事了,我從16歲就開始做臭干子了,逢年過節(jié)給家里人炸一點,那都是港噴香滴類!
懂吃的老顧客吃完刮涼粉還不過癮,還會買上一根山楂糕冰棒。在爬完山的夏天,這是最熨帖的解暑方式。
山楂與白糖熬成的冰棒,吃一口就像小時候的果皮丹。甜蜜的山楂糕,和酸辣的刮涼粉,也像杜姨給我的印象,親切又豪爽。
10年的跨越,從以前的三塊賣到現(xiàn)在的七塊,經(jīng)常來的顧客還笑著策杜姨“我記得最便宜的時候刮涼粉是1塊5毛錢一碗類!”
“其實呢,小吃就是好吃,便宜,大家坐在一起吃才有那種氛圍。不過山上的房租太貴了,明年要是房租再漲,我們也不會做了!钡弥@個消息,有些老顧客知道了都要加杜姨微信,搬店了要求杜姨通知一聲。
我們衷心希望這個屬于長沙夏天的老味道,不會隨著那響亮的吆喝聲一般消失,最后變成回憶里的滋味。
店名:山門口刮涼粉
人均:7元/人
聯(lián)系方式:18075169967
營業(yè)時間:10:00—19:00
地址:岳麓山南門山門口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