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馬琳女士今年60歲了,最近幾個月,她用靈巧的雙手為3歲的小孫女制作了7套不同朝代的漢服,這些漢服在款式、工藝上都頗有考究。小孫女穿著這些漢服,回頭率也是百分之百。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琳在電視上看到漢服的相關(guān)新聞,便萌生了給孫女做漢服的想法。年輕時,馬琳曾給自己做過衣服,有著一點縫紉基礎(chǔ)。但因不熟悉漢服的制式、剪裁,上手前,馬琳買了一些漢服相關(guān)的書籍學習。
馬琳和孫女
“漢服比較難做,一套有很多件,像木蘭戰(zhàn)甲還有鎧甲都是沒有接觸過的,我就慢慢地去研究,自己慢慢地動手去做。第一套時間就長了,因為初次接觸,買書慢慢學,大概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她穿上之后我覺得非常漂亮,有那種穿越感,我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馬琳告訴記者。
衫子、襦、半袖、間色裙,馬琳分成不同的部分制作好,孫女的第一套漢服晉制半袖裙襦套裝便制作完成了?吹綄O女對自己親手制作的漢服愛不釋手,馬琳準備把所有制式的漢服都給孫女做一遍。
馬琳介紹,制作漢服的布料,大多在網(wǎng)上購買,但也有的是家里“壓箱底”的布料。不是專業(yè)的裁縫,遇到燒腦的漢服制式,馬琳很多時候需要看書和圖片慢慢研究。
春節(jié)前夕,馬琳特意給孫女做了一套明制拜年服,紅色的短襖搭配上馬面裙,喜慶又好看。
“這是明制的拜年服,紅色很喜慶,她最喜歡的一套,因為她最喜歡紅色,過年的時候她就穿著這個去拜年,很多人都喜歡,她還收獲了很多壓歲錢。”馬琳表示。
在給孫女制作漢服時,馬琳都會先給孫女講個漢服相關(guān)的歷史小故事。馬琳告訴記者,孫女每次看到新做的漢服都會很開心,慢慢也對漢服和傳統(tǒng)文化有了些認知。
截至目前,馬琳共制作了5個朝代共7套漢服,未來馬琳準備把所有制式的漢服都給孫女做一遍。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