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情萬種 長沙的秋天,是從一棵欒樹開始的。 大約是在8月中旬,剛立秋不久,秋陽似火但角落里已經(jīng)有了絲絲涼意。不經(jīng)意抬頭望見行道樹上那璀璨的黃色花瓣,才驚覺欒樹開花了,秋天真的來了。 四季變換的腳步如斗轉星移,悄無聲息,直到物候猛然映現(xiàn),秋天已經(jīng)換好了它的披裝。心覺只在一剎那間,而那時間卻過去了無量。 你看欒樹,它在8月中旬開始盛開,黃色的花瓣落滿地面,待到9月就伸出嫩黃的果莢,而后氣溫降低,乃至變紅,在秋風中搖曳,落了滿地。待到深秋,一場秋雨一場涼,欒樹的果實落盡,冬天就不遠了。 從科學上說,葉子變黃其實是葉綠素在衰減,而在人看來,就好像生命在消逝。所以,秋天就意味深長起來,它是思念、深情,以至于告別的代名詞。 在長沙,人們駐足觀賞秋景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向外圍擴展了,例如松雅湖的水杉林、江背鎮(zhèn)的水杉大道、大山?jīng)_的水杉步道,看的景致也從楓葉、銀杏換成了更具網(wǎng)紅感的水杉。 與這些流行色相比,河西的秋色依然“古典”。它的東面有橫貫于眼前的湘江,一汪秋水。西南則群山延宕,叢林盡染。山麓與江水之間,森林與城市之間,是讓人陶醉的秋色。多樣性的樹種是成就這一絕美秋色的隱藏密碼,尤其是岳麓山上的古楓香樹種群,它們“楓”情萬種,定義了長沙秋天的美。 長沙秋色大走廊 河西多山的地形為賞秋提供了極好的天然條件。 植物葉色的變化主要來自植被山地的陰坡陽坡光照條件不同,造成了植被生長周期的差異。于是秋色的點染便有了非常豐富的層次。 在河西,從北到南沿江排列的谷山、岳麓山、桃花嶺、大王山等,山勢雖然不高,但在沿山的森林布局上自然錯開,不同樹種差異化生長,加上光照條件的不同,秋天的森林就會涌現(xiàn)出萬千身姿。 再加上不同類型的植物入秋后葉子的變色情況會不同,有的變深紅,有的變金黃,還有的很快枯萎落下。因此,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構成了河西秋景色彩斑斕的特點。 與很快進入統(tǒng)一色調的北方不同,地處亞熱帶的長沙深處常綠闊葉林的包圍之中,因此在河西一線排列的山丘上,綠、黃、紅三色調組成秋天最主要的色調。它們之間一會各自獨唱,一會又是單獨領唱,一直到農(nóng)歷新年,整片森林才進入高潮迭起的大結尾。 這么非凡的秋色,與河西熱鬧的市井相連,共同構成了一條“長沙秋色大走廊”。穿過這條走廊,我們便可以觸碰到最有代表性的、如夢如幻的長沙秋季風光。 先從走廊最北段的谷山開始說起。這座比岳麓山還高30米的山丘,是從郊外眺望長沙秋色的絕佳地點。上山的路有點難行,山中灌木多,野性十足,山頂視野開闊,但落葉樹并不多,爬山途中可以體驗秋日的蕭瑟。 走廊的南段是大王山。這座山與背后起伏的丘陵一直延宕到蓮花鎮(zhèn),可以說是河西的后花園。山中長喬木,有野生的梧桐、毛栗子,秋季的風景以常綠闊葉林的樟科、殼斗科為主,黃綠居多,偶爾在山間谷地生長著烏桕,一片火紅,直到冬季葉片落盡。這里是河西秋色走廊十分隱秘的一段,少有人前來探訪。 走廊的中間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麓山。岳麓山的秋色以楓香樹的紅葉為主色調,中間雜染樟樹的墨綠,馬尾松的棕黃,槭樹的猩紅。相較于谷山、大王山等河西諸山,岳麓山的植被群落更加古老。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達到371棵,其中楓香古樹就有271棵,占據(jù)古樹群落的2/3還多,最老的一棵楓香已有310多年。如此大規(guī)模的楓香古樹群落,在全國也算罕見,它們構成河西秋景走廊中的中流砥柱。 楓香樹古時又叫“欇欇”(shè shè),是個象聲詞,意思是,如果有風吹來,楓香樹的葉子就會彼此摩挲,發(fā)出“欇欇”之聲。 在古代,詩詞中出現(xiàn)的楓樹,就是專指楓香樹,反而是現(xiàn)代人混淆了楓樹的概念,幾乎把巴掌狀的、紅色的葉片都叫做楓樹。楓香樹幾乎只有在秦嶺以南能看到,它是湖南的鄉(xiāng)土樹種,在岳麓山,它構成了湖南最經(jīng)典的秋景。 其實,楓香樹在春季剛冒出嫩芽時,疏落的身影,黃綠的葉片,樣貌并不比秋季時的一片火紅要差,尤其是隨風搖擺,確有古人所說“欇欇”之聲。 楓香是國人悲秋的主要傾訴對象。“楓葉荻花秋瑟瑟”,是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客的傷感;“西風吹老丹楓樹”,是納蘭容若對“千古興亡”發(fā)出的長嘆;“江楓漁火對愁眠”,則蘊含了唐人張繼自“安史之亂”后羈旅天涯的悵惘。他們詩詞中的楓樹都是楓香。 但是在明清定都北京之后,很多文人在北方會集,而楓香樹多生于秦嶺、淮河以南,北京無法推廣栽種,所以秋季葉子變紅的槭樹,就被當作楓香樹來歌詠。而進入近現(xiàn)代以來,隨著懸鈴木在中國內陸被作為行道樹而大肆推廣,這種從歐洲引進的紅葉樹種也被一些人稱作楓樹,楓樹的專指意味已經(jīng)逐漸淡化。 其實分辨起來并不復雜。楓香與槭樹,兩者雖然葉片都深裂,但是種子外形差異十分巨大。常見的槭樹有五爪槭、元寶槭,都是五裂或七裂,而楓香是三裂。如果葉片看起來難以辨別,它們的種子則相差甚遠。槭樹種子帶有種莢,像兩片小翅膀,秋季成熟后是緋紅色,隨風飄揚,像竹蜻蜓。楓樹則是果球,上面長滿棕黑色的毛刺,從樹頂墜落后,常常堆積在角落,據(jù)說用來泡水可以祛風除濕,與艾草的功效差不多。 懸鈴木也有果球,顏色是棕黃色,但個頭大得多,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是兩球甚至是三球長在一起。懸鈴木曾最初登陸上海,因為葉片像中國本土樹種梧桐,而被稱為法國梧桐。上世紀80年代被大量推廣為行道樹,秋天火紅色的葉片成為眾多城市街道上一道靚麗的風景,久而久之幾乎成為楓樹的代名詞了。 不過要論與氣候的適宜,楓香依然是長江以南秋天的主角。作為湖南的鄉(xiāng)土樹種,楓樹占據(jù)著常綠闊葉林林緣的位置,在崗地上極有優(yōu)勢。作為落葉樹,楓香的成長時間快,樹形挺拔,樹冠伸展,很容易在山體的陽坡站住腳。它們因此成林,并適應了湖南濕潤多雨的氣候,尤其在秋冬煙雨朦朧的時期,隨著葉片逐漸變紅,隨風飄落,被雨水沖刷得分外嬌媚。 而且楓香樹還會分泌樹脂,自帶體香,木材材質優(yōu)良,深受丘陵山居人的喜愛。 相比較于槭樹、美國紅楓等近年來園林綠化常用的紅葉樹種,楓香的分布更加自然,樹葉并非血紅,而如胭脂色。它們與常綠闊葉林中的樟樹、鉤栲、櫟樹混交,構成湖南秋天最經(jīng)典的色調——五彩斑斕。 為了準確把握岳麓山上楓香樹的紅葉變遷,我前后三次登山觀望。三次走了三條不同的路線,初登是在9月初,從愛晚亭到云麓宮再下到能量谷,立秋不久,但見楓葉一片翠綠,還無要紅的端肇。第二次是在10月中旬由南門去云麓宮,已經(jīng)看到葉片變黃。10月22日再去看,少許紅色,但要紅透可能還要等半個多月的時間。 靠雙腳的丈量,我找到楓香樹古樹群中最高、最粗與樹齡最大的那幾棵,完整的路線攻略還需細細講來。 整體來說,岳麓山楓香樹主要位于愛晚亭-清風峽-麓山寺一帶,這一片的楓香樹樹齡都比較長,最年老的在麓山寺后的山坡上,樹齡約310多年。胸徑最大的是位于蔣翊武墓后南面山坡的楓香,胸徑1.4米。 蔣翊武墓是愛晚亭至麓山寺這一條山谷路線的中間節(jié)點,站在這里眺望山谷,四周幾乎是楓香樹純林。它們身姿挺拔,樹冠層在15米高的地方鋪展開來,在樹林的下方形成空曠的“走廊”。這種遮蔽效應幾乎抑制了其他喬木的生長,樹林下方只有稀疏的灌木或者薹草。 走在這條“走廊”之中,真是讓人心曠神怡。樹頂?shù)臈魅~在風中搖曳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陽光如碎銀鋪在腳底,抬頭觀望,光線在樹葉的婆娑之間閃爍不止,讓人望著出神。 我在10月下旬路過蔣翊武墓時,楓香樹的葉片已經(jīng)開始泛黃,但要紅起來可能還要半個多月時間。 沿著蔣翊武墓向上走幾步是麓山寺,這里的視野最開闊,可以眺望從愛晚亭上來的這條山谷。從這里向下看,就是岳麓山古楓香樹種群最為集中的區(qū)域。就像從廊下走到閣樓上,可以看到楓樹群頂層的整體樣貌。 楓葉泛紅的節(jié)奏是從樹頂開始的,接受陽光照射長久的地方紅得越快,所以在岳麓山賞秋,麓山寺前的平臺是絕佳的地點。古楓樹中樹齡最長、長得最高的一棵都在麓山寺周圍。此外,寺中有銀杏,還有1700多年的羅漢松,古寺的琉璃瓦與紅葉也十分搭配。 過麓山寺,沿白鶴泉下的兩棵楓香樹向上迂回就來到云麓宮。此處是眺望岳麓山紅葉的最佳觀景平臺。 視野開闊,毫無遮擋,道觀前有樸樹、銀杏,葉片均開始變黃。遠處湘江一汪秋水,銀光熠熠。視野左前方就是岳麓山向東鋪展的余脈,沿山脊而上看見眾多的楓香、樟樹、馬尾松次第排列,楓香的頂端已出現(xiàn)火紅色,與綠色的樟樹搭配,顯得整座山林層次十分豐富。 其實還有條更隱秘的賞秋路線,楓香樹多是壯年,而且特別適合撿秋。 越過愛晚亭,沿著大路向前走是能量谷。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人往這里走。上山的有一條石臺階,而后右轉是幾條土路,一直走就可以到達山下人取水的小溪。 這條山谷據(jù)說在歷史上比清風峽還要出名,以前叫蒼筤谷,筤有竹叢的意思,大概曾經(jīng)長滿竹子,郁郁蔥蔥猶如華蓋。相傳米芾、曾國藩都曾在山谷徘徊,山中的溪澗從山上的蟒蛇洞附近流下,在下游匯聚成小潭,現(xiàn)在這里修了一座石橋,人跡罕至。 蜿蜒的山路上可以撿到南酸棗、櫟樹的橡果,路面上積滿落葉,看得出來大片的是鉤栲,細長且有鋸齒的是小葉櫟。楓香樹的樹葉并不多,大多數(shù)樹木正值青壯年,樹圍在30公分左右。這是一片由年輕一點的楓香樹組成的山谷叢林。相比較愛晚亭到麓山寺那條線上楓香樹的粗壯古老,這里更加隱秘幽靜,樹木肆意生長,林下蕨類繁茂,小徑之外就是枝繁葉茂的荒野。 在一眾樹木中,梧桐顯得瘦小。它的葉片如巴掌,已變成金黃色,與楓樹的紅葉組成美妙的搭配。樹林中偶爾可見野柿子,它們已經(jīng)成熟,掛在樹梢上,遠遠看去,以為是南酸棗。 這片幽靜的賞秋之路,大多是上山取水人踩踏出來的。沿山而下的小溪,有汩汩泉水流出,細小的像一支箭,鉆進草叢就不見了。 這小溪落滿楓葉時是極美的。紅色的楓葉在溪水匯聚的深潭上靜靜漂浮,久了就沉下去,顏色也漸漸枯萎了。這是最為細致的秋。 總結起來,岳麓山賞秋的路線只是有三個節(jié)點可以推薦:麓山寺、能量谷以及云麓宮。這三處各有各的妙處,云麓宮下山至穿石坡湖,湖上的走廊下有片楓樹林也不錯,因為站在橋廊上可以俯瞰,甚至能看清楚掛在樹頂?shù)臈鳂淝颉?/span> 云麓宮向北望去幾乎可以掃盡岳麓山的秋色。尤其是愛晚亭以上的古楓香樹林,這里看得到全貌,但若要體會細節(jié),還需步入其中。 271棵掛牌的古楓香樹是岳麓山秋色的基調,它們的生存狀態(tài)也一直被監(jiān)測。 同行的岳麓山管理處森防組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每年他們都會定期檢查楓香樹群落的健康狀態(tài)。一些害蟲如楓香毒蛾、樟蠶、尺蠖會破壞木材的基質,他們就采取噴粉的方式除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