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由南向北流淌,將長沙城分為東西兩部分。
過江方式隨時間推移不斷變遷,從古老的木船到輪渡,再到便橋,直至如今的現(xiàn)代化橋梁,每一代過江工具都承載著長沙的歷史與文化。
今天,想向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過江大橋的故事。
1971年9月,修橋工程正式啟動,當時的預算是1800萬到2000萬,大頭都用來采購建筑材料和設備。
那建筑用工怎么辦?長沙人民自己上!
當時長沙市區(qū)人口不到80萬人,但參與修橋的市民人數(shù)卻達到了80萬人次,有900多個單位參加。
甚至到了掃尾的部分,長沙的小學生們都出動來擦欄桿和燈柱。為了讓大橋快點修好,很多長沙市民直接在湘江邊搭帳篷參與建設,可見當時的積極性有多高。
在這股干勁之下,橘子洲大橋僅一年時間就建設完成,舉行了通車典禮,當時長沙甚至放假三天,讓市民慶祝和參觀。
@小紅書 Darwin
1991年,橘子洲大橋往北約3.5公里處,原名“湘江二橋”的銀盆嶺大橋正式通車。
銀盆嶺大橋的橋型來自廣州九江大橋,遠看像兩個巨大的豎琴,建成之初是我國跨度最大的雙塔索面斜拉橋。
如今,銀盆嶺大橋除了交通屬性之外,人們了解更多的是在橋底下燈火通明的漁人碼頭,因為那里承載著長沙人民豐富的夜生活。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好奇,一座大橋為什么會叫猴子石?
猴子石大橋又名湘江三橋、南大橋,據(jù)說她是因東頭的湘江河岸上曾有一奇石形似猴子而得名?上н@塊“猴子石”早在1975年時被炸毀,不復存在。
該大橋于2000年9月建成通車,但規(guī)劃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1958年。當時,猴子石大橋在前蘇聯(lián)專家的援建下開始動工,卻因歷史原因停建,直到1996年才重啟建設,如今是南二環(huán)飛躍湘江的重要橋梁。
三汊磯大橋位于湘江西岸,東臨施家港,西接岳華村,南與銀杉路相望,北與土城毗鄰,全長1577米,是我國最大的自錨式懸索大橋。
一直以來,2006年竣工通車的三汊磯大橋承載著連通長沙開福區(qū)北二環(huán)和湘江新區(qū)的重任,但近幾年它卻成了網(wǎng)紅。
隨著“長沙看!薄伴僮雍!這些熱詞的興起,三汊磯大橋不斷出圈。
@ 小紅書 蘇星宇吖!
隨便找一個夏天的傍晚前往三汊磯大橋東,都能看到極其熱鬧的場景。
市民們紛紛來到江邊納涼休息、打卡拍照,點一杯冰鎮(zhèn)飲料,悠閑地坐在江邊,吹著涼爽的江風,看著波光粼粼的江面,一天的疲勞在此消解。
在福元路大橋開車是很爽的,因為它是長沙最寬的湘江大橋,橋面寬31.5米,共有6個車道。
這座橋于2012年建成通車,是長沙首條安裝全封閉隔音屏的大橋,隔音屏能降噪20分貝左右,從里面?zhèn)鞒鰜淼钠囆旭偮暡粫^50分貝,而50分貝只相當于我們平常交談的音量。
福元路大橋近年來同樣很火,而這離不開它的高顏值。
盡管已誕生12年,但它提籃式拱橋的設計如今看依舊不過時,紅色的提籃式橋身跨過湘江,像提起一江浩浩湯湯的湘水,一如湖南人“霸蠻”的性格。
長沙不少夜景美照都出自福元路大橋。
入夜后,橋身燈光亮起, 橋面便成了燈的海洋,猶如一條彩色綢帶劃過湘江。橋下則是休閑喝茶的市民們,享受著獨屬于長沙人的浪漫與舒適。
您了解哪些過江通道的故事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布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