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市民戴女士接到了一名自稱是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的來電,對方表示戴女士身份證所辦理的手機號涉嫌發(fā)送犯罪行為的短信。接到電話,戴女士感到很奇怪,但她并沒有輕信對方,反而提出了質(zhì)疑,一番對話后,戴女士果斷掛斷了對方電話,沒有落入騙子的圈套。
點擊打開播放視頻
騙子:就是你的電話不掛機也不掉線,我的領(lǐng)導會用他的權(quán)限開啟我們通信管理局的緊急報案系統(tǒng),將你的電話以免付費的方式通到我們上海市的公安局讓您本人第一時間做一個報案的處理來維護你個人合法權(quán)益,你懂我的意思嗎?戴女士:我有聽到,但是為什么要我付費?你告訴我,那為什么這個事情你們自己不會處理呢?騙子:身份證的持有人是你,報案需要由你本人做報案的處理。戴女士:那別人沒有我的身份證是怎么開出來的號碼,你告訴我。你通信管理局是怎么辦下來的號碼,你告訴我。沒有本人持身份證是怎么辦下來的號碼?騙子:女士你先聽我說,我這邊是通信管理局的,不是移動公司的。戴女士:那你可以到你們移動公司去查好不好?你可以到你們上海移動去查一下好不好?我為什么要打上海的電話去報案,你告訴我。
而就在戴女士接到騙子電話時,長沙市反電詐中心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戴女士遭遇了電信網(wǎng)絡詐騙,并迅速跟她取得聯(lián)系。戴女士告訴民警,自己已經(jīng)識破對方的騙術(shù),沒有上當。
戴女士表示:“我肯定不會相信她,因為我在早幾年已經(jīng)被詐騙過一次了,也是冒充公檢法,跟我說她是上海黃浦分局的,說我的身份證在上海開了戶涉嫌洗錢,所有銀行卡會被凍結(jié),騙了十萬。”
民警表示,此類騙局一旦輕信,騙子下一步就會將電話轉(zhuǎn)接至所謂的“公檢法”部門,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卡號等信息,再謊稱需要將資金轉(zhuǎn)移至安全賬戶,一旦受害人按照對方要求操作,銀行卡內(nèi)的資金就難以保證安全了。
對于戴女士的果斷反應和高度警惕,民警給予了肯定也點贊了戴女士的防范意識。
“這位當事人我們要給她點個贊,因為在她接到詐騙電話的時候,頭腦還是保持很清醒,反復地質(zhì)疑提問嫌疑人,所以我們廣大市民要向這位女士學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第一,我們公安機關(guān)不會通過電話微信等其他社交軟件來辦案;第二,凡是接到自稱某部門或者公檢法電話涉及到安全帳戶、清查資金、轉(zhuǎn)賬匯款的那都是詐騙;第三,當我們自己實在有疑問的時候,可以主動到就近的派出所上門咨詢,進行核實。”長沙市反電詐中心輔警丁鈺祥提醒。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