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東大橋歷史悠久,
承載著長春幾代人的記憶。
雖然拆除改建有些沉重,
但是這意味著新生,
半年后,
新東大橋一定會以嶄新的形象呈現(xiàn)在市民面前。
今日,新文化記者了解到,23日晚,東大橋改建工程將全線封閉,老橋拆除采取靜力拆除和破碎拆除相結合的兩種方式。本報提醒廣大司機朋友,一定要規(guī)劃好自己的行車路線。
看點
01
老橋拆除采取靜力拆除和破碎拆除兩種方式
長春東大橋拆除在即,今日上午,施工人員已經進入現(xiàn)場修建施工便道,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東大橋位于東大廣場東側的伊通河上,其橋頭廣場直徑35米,為五道環(huán)形平交,環(huán)形混合車道寬18米,由于橋窄,橋頭引道短,環(huán)道寬度小,導流條件差,但這是交通要道,車、人流量大,故交通擁擠,經常堵塞。廣場地勢低洼,排水條件差,雨天和春融經常積水,嚴重影響交通。這也是東大橋拆除改建的一個原因。
據(jù)中建八局東北公司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橋下現(xiàn)有棧橋需要進行保護,故拆除采取兩種施工方式,靜力拆除和破碎拆除。北側原日偽橋為型鋼混凝土組合橋梁,需破碎設備在橋面上將橋面板破除后方能將型鋼吊運拆除。
同時,橋頭引道范圍的簡易房屋和電力、電訊線路均需要拆遷,廣場內的電力線路電柱亦需遷移。東大橋拆除施工現(xiàn)場車流量較大,需將施工現(xiàn)場用彩鋼圍擋進行封閉,建筑垃圾外排安排在夜間進行。圍擋封閉后由業(yè)主考慮車輛導流方案。橋梁拆除前需對地下管線進行排查,經業(yè)主及管線產權單位會簽后進行橋梁拆除施工。
看點
02
明晚9時許全線封閉
看點
03
大家看好繞行方式
施工期間,東大橋將采取道路全段封閉,駕駛員朋友可以利用通安街、榮光路、東天街、東大橋街、惠工路、東萊南街等街路進行繞行。
1. 長通路→四通路方向車流(西向東)
自長通路方向車輛經東大廣場轉至東天街,過榮光橋經通安街轉至四通路。
2.惠工路→長通路方向車流(東,向西)
自惠工路方向車輛經東萊南街(東萊橋),在東萊南街與東大橋街處禁止左轉,在東萊南街前行一個路口處統(tǒng)一掉頭經東大橋街行駛。
需要注意的是,連接惠工路與四通路橋洞處,惠工路自東向西行駛車輛禁止在惠工路左轉通過橋洞駛向四通路;東萊南街與東大橋街交會處,東萊橋自南向北車輛禁止在東大橋街左轉,在東萊南街前進一個路口處統(tǒng)一掉頭經東大橋街行駛;向陽街東一胡同與東大橋街交會處,向陽街東一胡同車輛禁止向東大橋街左轉。
東大橋效果圖
看點
04
長春東大橋的前世今生
長春東大橋位于長春市南關區(qū)東大廣場東側的伊通河上。始建于1911年左右,當時只不過是一座木橋而已,主要是為了把吉長鐵路城區(qū)和長春老城相連接而修建。1933年左右,該木橋被洪水沖垮。1934年,重新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橋。1982年,對東大橋南側進行了擴建。2003年,東大橋東岸增加了16米簡支空心板橋。
擴建后的東大橋南北各為凈空12米+3米人行道的單向通行的橋體。原橋為13孔,凈跨8米的組合式簡支梁,整體基礎排架墩,重力式臺的永久性橋梁,橋寬為凈空加兩側人行道33.5米,總長116.6米,橋高為設計洪水位為195.23米,橋中心橋面高198.16米,橋面設雙向縱坡坡度1.5%,并設半徑3000米的豎曲線。
東大橋的上部結構:北幅為日偽時期建造的鋼板組合梁。南幅為1982年建造的主普通鋼筋混凝土變截面連續(xù)T型梁,梁底曲線為拋物線,支點梁高1.7米,跨中梁高0.9米,梁肋寬0.34米,翼板邊緣厚8厘米梁肋處厚度14厘米。東岸在2003年增加16米簡支空心板橋一跨。橋跨內人行道寬度3米,橋頭寬6米與引道人行道相接。
下部結構:橋墩為原結構部分為挖孔重力式墩,擴建部分為整體基礎三柱式墩,下節(jié)墩柱直徑為1.38米,上節(jié)墩柱直徑為1.14米。蓋梁寬為1.5米。支點梁高1.2米,跨中0.8米。橋臺為重力式,基礎為二層,每層厚度為1米。臺身為仰斜式。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