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25萬元,實際到手卻僅僅7.3萬元, 這樣的無抵押貸款您還敢去貸嗎? 寧波兩名大學女生就深陷這樣的校園“套路貸”,其中一人還因不堪暴力催債逼迫險些走上絕路,吞服60來顆平時治療癲癇的藥物自殺,所幸被同學及時發(fā)現并送醫(yī)院搶救才脫險。近日,江北警方摧毀這個校園“套路貸”團伙,將10名犯罪嫌疑人一網打盡。
小桂和曉晨(均系化名)都是寧波本地人,是我市某高校的大二學生。兩人不僅是同學,還是室友,成為無話不談的“閨蜜”。兩人家境都很一般,日;ㄙM卻不比身邊的同學少,每個月除了父母給的生活費和零用錢,還通過網絡平臺“零用貸”借錢用于日常消費。這些借貸的錢不多,兩人還款的壓力并不大。
不過,兩人也知道借來的錢總歸是要還的,就想合伙創(chuàng)業(yè)賺錢,不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還能及時還貸并支撐自己更高的消費。她們想開個實體店的花店或者寵物店,可是手頭卻沒有啟動資金。她們也知道家里不一定會支持,一則是她們還在讀書,二是家里確實沒有閑錢給她們折騰。
今年3月底,小桂通過微信朋友圈認識一名姓鄭的本地男子,對方聲稱可以找人借錢給她。小桂當時剛好有一筆“零用貸”到期,手頭缺錢還不上,沒有多想就答應鄭某借款。鄭某帶著綽號叫“小辮子”的借款人上門到小桂家里“考察”了一番,就同意借款1萬元給小桂。
按照借款合同,借款人“小辮子”應該給她1萬元,但對方只給了她7500元,說剩下的錢是提前交付一個月的利息以及上門考察費等。隨后,中間人鄭某又從中抽走了1500元的中介費和1000元的好處費。最終,小桂實際到手的借款僅有5000元。
讓小桂意想不到的是,借款人“小辮子”當晚打來電話,竟然要她去陪著吃飯、喝酒,甚至提出陪睡的無理要求。小桂嚇壞了,第二天就找到對方還掉了1萬元。短短一天時間,她就損失了5000元錢。
但小桂并未就此吸取教訓,沒過幾天,她又通過中間人鄭某以及擔保人王某向“小辮子”借款2萬元。同樣,扣除提前支付的利息等費用,實際借款只有1.5萬元,再扣除王某的擔保費、好處費、押金等7500元以及鄭某的2000元中介費,小桂最終實際到手的只有5500元。
小桂從此越陷越深,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先后6次通過鄭某等人總計借款12萬元,實際到手僅4.2萬元。期間,她的“閨蜜”曉晨也多次通過鄭某等人總計借款13萬元,實際到手的僅3.1萬元。
更讓人無語的是,兩人還相信了鄭某等人去賭場放貸幫忙搞 “投資”之類的鬼話,居然還先后多次將到手的貸款通過微信或支付寶共計轉賬出去近3萬元。
小桂和曉晨兩名女生也知道,她們已經深陷“套路貸”的漩渦。就連她們不想繼續(xù)貸款,也不想將錢交給對方去搞所謂的投資時,對方不斷威脅她們要去她們家里曝光此事。她們害怕家人知道此事,也只能忍氣吞聲,任由對方擺布。
但她們的退讓并沒有換來對方的諒解,對方反而變本加厲地開始對她們進行催債了。對方不僅到兩人家里和學校去辱罵、恐嚇兩人,還在她們家門口潑油漆,用牙簽堵上門鎖,同時多次打電話威脅她們,聲稱要到她們家門口送花圈,甚至要打斷她們的腿,綁架她們去賣淫。
曉晨很害怕,加上家門口的異常被父母發(fā)現端倪,只得向父母和盤托出自己卷入“套路貸”一事。父母東挪西借,先后幫她還了7.4萬元的借款。
小桂卻一直瞞著父母。直到5月9日下午,期中一名借款人陳某開車到學校找到她,威脅她上了車,搶走她的手機,將她手機微信上僅有的300元也轉走了。當晚,中間人鄭某再次打電話威脅她轉點錢過去,并說自己就在她家附近,不給錢就去找她爸媽。
還在學校宿舍的小桂不敢出門,更不敢回家面對父母,一時想不開有了輕生的念頭。她拿出平時自己治療癲癇的藥物,一口氣吞下了60來顆。所幸的是,有同學及時發(fā)現了她的異常情況,將她送往醫(yī)院搶救才脫險。
遭此一劫,小桂猛然醒悟過來,當晚就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
江北警方接到報案后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抽調網警、刑偵、屬地派出所精干力量組成專案組展開偵查,并很快查明這個校園“套路貸”團伙的人員結構以及各個成員的身份信息。
6月29日,經過縝密分析、深入偵查與部署,專案組成功抓獲楊某、許某、陳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隨后,又先后抓獲另3名同案犯。8月8日,民警在王某家中將最后一名嫌疑人王某抓獲歸案。至此,警方成功破獲這起影響惡劣的校園“套路貸”案件。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辦案民警姚天寧介紹,1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9人是寧波本地人,最大的32歲,最小的24歲。他們都沒有固定的正常工作,平時結伙以放貸為生,通過微信朋友圈尋找作案目標,特別是無力還貸的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yè)想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
校園貸為何如此風靡?
姚天寧告訴記者,細數無數的案例可以發(fā)現,所有的校園貸廣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洗腦。套路貸廣告常隱藏在各個角落,廣告文案簡單粗暴——小額貸款,安全、快捷、方便、隨借隨貸;只需身份證,就可以借款;只需兩小時,立刻到賬......
因為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而且又會有一部分人有攀比心里,有虛榮心里,并且大學生閱歷淺。校園貸正是抓住了大學生這個心里,通過“無抵押”、“放錢快”等方式引誘年輕人借款,再一步步將借貸大學生騙入“套路貸”,無法自拔!
去年6月28日,銀監(jiān)會發(fā)布消息稱,銀監(jiān)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fā)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絡貸款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yè)務,并明確退出時間表。去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yè)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
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而各類貸款APP則向學生們打開了“側門”,甚至一些線下私貸讓不少大學生徹底翻不了身。記者通過百度搜索發(fā)現,多起大學生自殺事件與此有關。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自己的償還能力大小應該心知肚明,如果沒有能力還款,就不要去碰高利貸!
姚天寧說,大學生更要學會量入為出,合理借貸,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費,不論是消費還是生活理念都應該務實,更要提升防范警惕意識,遠離高利貸,因為沒有免費的午餐!
姚天寧同時也提醒說,
大學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不得隨意向陌生人或者不安全平臺透露。當自己的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時,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反映,如果發(fā)生暴力威脅催款,應當及時報警,學會用正當手段和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也不要聽信校園貸的虛假宣傳,不要懷揣僥幸心理,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如果手里缺錢,可以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平臺去借款,比如刷信用卡,用支付寶的花唄。”姚天寧說,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辨別非法借貸平臺,千萬不要去碰那些網絡借條。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一定要走法律程序,不要懼怕。
如您遭遇此類案件,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也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線索。警方將對舉報人信息和舉報內容嚴格保密,反映線索經查證屬實的給予一定獎勵。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