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手機上,包括電子郵箱,經常會收到一些騷擾短信或者電話,有賣房的,有辦貸款的等等,很多人看了就刪除了,但也有一些人,會輕易地去相信。家住合肥長豐的小張今年25歲,前些天,她經常能收到一些做兼職的電子郵件,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之內,她就損失了將近十萬塊錢。
小張(化名)說,由于自己的QQ郵箱和微信是連在一起的,經常能收到一些關于做兼職的廣告信息。小張平時的工作有一些空閑時間,她也曾經進行過網絡刷單,于是就添加了郵件當中的QQ號。
簡單溝通之后,小張就開始進行刷單了,對方發(fā)給小張某大型電商平臺的服裝鏈接。第一次,對方就讓小張拍下了十幾件衣服,然后發(fā)來付款的二維碼,讓小張付款。
對方發(fā)了一個軟件過來,讓小張下單,不付錢,截圖給對方看,然后對方再發(fā)一個二維碼過來,讓小張陸陸續(xù)續(xù)往里面打這些衣服的金額。第一次是十三件,一件是三百多。
可是小張完成了第一筆刷單之后,說好的傭金卻沒有兌現(xiàn)。小張以為是一單一結,但是對方說,必須一次任務才能結束,也就是說,小張下的是三單任務,必須把這三單全部做完,才能拿到返的錢。
這套路似乎挺眼熟,但是小張并沒有起疑,而后面的商品金額就更高了。從本來是一件衣服三百六,后來一件衣服是三千多塊。
此時,小張已經進退兩難,而對方又繼續(xù)給她施壓。
小張跟對方說,自己沒錢了,這一單后面的一單可不可以不做,就把前面的那十幾件衣服的錢還給她,卻被對方拒絕。對方以這一單已經下到系統(tǒng)為借口,如果不做可能會以三倍的違約金要挾小張。
就這樣,小張前前后后共付了九萬七千元,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找親友借來的。第一次借了八千五,第二次又借了五千,信用卡這些之類的刷了有四萬多,又從姐姐那里借了三萬五,都打到里面去了。
在4月7號到4月9號短短3天時間之內 小張根據(jù)對方所提供的轉賬二維碼進行了多達300多次的轉賬付款,每次都是三百,兩百,一百,這個樣子。
在小張付款的二維碼上顯示,這個公司的名稱叫做廣州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記者在網上搜索這家公司的名稱,發(fā)現(xiàn)不少人有著和小張相似的遭遇。
小張說,事情發(fā)生之后,她已經前往轄區(qū)刑警隊報了案。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