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在上海打工十余年的安徽男人將會在第二天去上;疖囌,買4張到杭州的車票,帶上妻兒去看西湖。
▲8月14日晚,奇遇城堡門前的人行道上行人眾多。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新京報記者王雙興 編輯 滑璇 校對 范錦春
夏末,夜幕降臨,站在上海市南京東路的一頭,時不時能聽到交警的口哨聲。人潮在紅綠燈的調(diào)控下一波一波向前涌動,偶爾溢到機動車道上。旅行團陸續(xù)匯入,導(dǎo)游在喇叭里不停重復(fù):“南京東路人比較多,手機錢包保管好!
這是連接外灘和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的主干道,常年游客眾多,暑期尤甚。
8月12日晚9點40分許,37歲的張易(化名)和朋友歐陽夾在人群中,沿街散步,途經(jīng)旅行紀念品小店“奇遇城堡”時,恰逢頭頂距離地面3米左右的店鋪招牌脫落。張易、歐陽和另外七人同時被砸中,三死六傷。張易是遇難者之一。
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在上海打工十余年的安徽男人將會在第二天去上;疖囌荆I4張到杭州的車票,帶上妻兒去看西湖。
也許再過幾年,他會按計劃離開上海,回老家安徽蒙城縣定居,做點小生意。
▲上海南京東路店招脫落致3死6傷,大批警務(wù)人員沖過來救人。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
致命的店招
12日晚9點多,家住慈安里大樓三層的老吳正坐在客廳看電視。這棟五層高的樓房,位于上海市南京東路和四川中路的交叉口,一樓為商用,以開設(shè)服裝店、紀念品店、煙酒商店為主。上面四層是居民樓,青灰色墻磚,復(fù)古風(fēng)格。
“奇遇城堡”在一樓的中間位置。事發(fā)前,黃色亞克力板將店鋪招牌包裝起來,正中是紅藍兩色組成的“奇遇城堡”四字。
9點40分左右,老吳家電視《飛哥大英雄》里的槍戰(zhàn)聲突然被外面的重物墜地聲、行人尖叫聲蓋了過去。老吳光著膀子跑去陽臺朝下張望,一片混亂。奇遇城堡的店鋪招牌掉下來,墜落的板材散在地上,砸了人。
店招從天而降的一刻,張易和歐陽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家常。因為人行道窄但行人多,他們略微錯開,歐陽靠外走在前面,張易靠內(nèi)走在后面。只一瞬間,歐陽就被“砸趴到馬路牙下”,張易“直接被壓在招牌底下”。
▲和張易一同被砸到的行人正在住院接受治療。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附近商鋪的工作人員見到了這一幕。一名店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為人流量大,南京東路路邊、十字路口每天都有很多交警執(zhí)勤。事發(fā)時是交接班時間,一隊交警正在慈安里大樓不遠處集合,準備下班。出事后,幾十名警務(wù)人員很快圍了過去,“一邊喊一二三一邊搬板子,然后從里面把人拉出來。”
當時,站在不同位置的目擊者們分別看到,有五六歲的小女孩被砸在招牌底下,有男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人被砸“直接傻掉了”,有傷者被拉出來坐在一旁又在混亂中被踩到,有人滿臉、滿身是血當時看上去就“不行了”……
奇遇城堡東側(cè)的監(jiān)控視頻顯示,招牌從上而下脫落,在一片白色煙塵中整塊砸到人行道上。但沒人知道招牌是如何脫落的。“(行人們)很正常走路,廣告牌突然就下來了,沒有征兆。”歐陽事后回憶。
招牌把歐陽從人行道砸到了馬路邊緣。因為比較靠外,他很快被拉出來坐到遠處,頭暈、背痛,混亂中沒有張望到朋友張易的影子!拔疫以為他走掉了,其實是被壓在里面了。”
老吳從樓上下到現(xiàn)場時,已經(jīng)過去了幾分鐘。有人從店鋪里拿出銷售用的絲巾,給傷者止血,警方也拉起了警戒線。
很快,3輛救護車到達現(xiàn)場,將傷者送往兩公里外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晚上10點多,被送到醫(yī)院的歐陽拿出手機給張易打電話,接電話的是救護人員,說“(張易)情況不太好,盡快聯(lián)系他的家人”。歐陽馬上找到他們共同的朋友,去出租房接來了張易的妻子李歡。
13日凌晨0點20分左右,歐陽再次撥通了張易的電話。這一次,接電話的是張易的妻弟,“人不在了!
1點29分,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發(fā)布了此次事故的情況通報,稱2018年8月12日晚21時40分許,黃浦區(qū)南京東路132號一商店店招脫落,砸傷9名過路群眾,當即送醫(yī)治療。其中6人不同程度受傷,暫無生命危險。另外3人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安監(jiān)部門已經(jīng)介入事件調(diào)查。
━━━━━
最后一日
8月12日早上9點多,張易像往常一樣離開家,坐地鐵去浦東上班。
那是一家妻弟開的服裝店,張易幫忙賣衣服。生意好的時候每月能賺一萬二三,趕上淡季收入也能有六七千。
這是一家四口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妻子李歡身體不好,從前年開始在安徽蒙城的老家?guī)Ш⒆印B(yǎng)病。兩個孩子一個12歲,即將上六年級;一個13歲,即將上初二。一家人只有寒暑假聚在一起。
張易夫婦都是1981年生人,在農(nóng)村長大,初中學(xué)歷,不滿20歲時到上海打工。兩個“沒什么文化”的“80后”父母,把“改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好好上學(xué)”是家人最常聊起的話題。
▲張易生活的出租房,所有生活用品放在十平米左右的空間內(nèi)。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每天回家,張易需要穿過這條小巷子。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半年前,正值青春期的兒子開始迷戀網(wǎng)絡(luò)游戲,班級排名不斷后退。李歡和張易商量后,把兩個兒子都送到了寄宿制學(xué)!娛禄芾恚辉S帶手機,每個學(xué)生每年的開銷需要一萬多。
一個學(xué)期下來,大兒子的語文、數(shù)學(xué)、英語成績都從80多分提高到了100多分,小兒子的班級排名也從50多進步到了20多。
按照父親半年前的許諾,孩子們得到的獎勵是在暑假的一次旅行。7月3日,李歡帶著兩個兒子從蒙城來到上海。張易的計劃是,找時間帶妻兒一起去杭州。
12日中午,張易從服裝店回家吃飯。李歡做了4個菜,燒鴨腿、拌黃瓜、芹菜豆干、炒豆角。李歡說,張易不擅表達,只夸了句“這個鴨腿做得和飯店的啤酒鴨一樣!
飯后,張易在手機上看了看上海到杭州的火車票,還向家人講了安排好的行程:14日一早出發(fā),到杭州后去西湖邊玩玩,晚上去附近吃東西,住在杭州;第二天一早去看古裝上朝表演,然后去吃美食,晚上回上海。小兒子很興奮,聽到爸爸的話直接蹦了起來。
“網(wǎng)上買票不太會用,他說去火車站買。那天外面下雨,我和他說第二天再去!崩顨g回憶。
出門上班前,張易叮囑兒子“好好看書,別亂跑”,隨后離家。
下午,他打電話給李歡,“說歐陽大哥叫他去玩玩,晚飯不回家吃了!睔W陽說,兩人當時從外灘向河南中路的方向閑逛,不料意外發(fā)生。
晚上9點多,李歡從床下掏出塑料盆,拿到出租屋樓下的水池旁打水,催促兒子洗澡,收拾妥當已是10點鐘左右。一名熟識的朋友突然來家里敲門:“出事了!
━━━━━
漂在上海
張易的微信昵稱叫“風(fēng)雨無阻”,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的大多是勵志文章,偶爾也配上幾句文字,“只有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需求而改變自己,才有出路”“不認命,就拼命,拼了命,才能盡興”。
▲張易生前發(fā)布的朋友圈。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發(fā)給李歡的最后一條消息是幾秒鐘的語音,他說:“桃子你們幾個吃啊,不用給我留了,我又領(lǐng)了兩個!
張易說的桃子是李歡中午帶回家的,悅薈廣場搞活動,掃碼贈送兩個黃桃。他們本打算晚上張易下班回家后,四個人一起吃。
家,在北京東路的一條胡同里。穿過一排售賣金屬材料的店鋪,拐進一條一米多寬的巷子,再往前走,就是張易的出租屋。
房間面積不到10平米,幾乎容納了所有生活必需品。一張一米五的雙人床、一張一米左右的單人床放在房間兩頭,占據(jù)了大部分空間;柜子里堆著紙巾、書本和藥盒,水杯、水壺和鍋碗放在另一張桌子上,一米多高的小冰箱夾在房間角落。
李歡對這個租來的家還算滿意。她記得剛到上海時,住在比這小一半的房子里,后來搬到現(xiàn)在的住所,每個月支付一千多元房租。
李歡說,這些年忙著賺錢,從來沒有慶祝過生日。只有30歲那年,家人朋友都說應(yīng)該慶祝一下,于是夫妻倆買了個8寸蛋糕。
許愿時,李歡希望可以早日買房。后來張易說起自己的愿望:全家人平安健康。
兩年后的2013年,他們用在上海打工的積蓄在老家蒙城的縣城買了一套80平米的新房。
從前,李歡和張易一起在上海打工,她在靜安寺附近的一家銷售皮包皮鞋的店鋪做導(dǎo)購。2016年左右,她因為關(guān)節(jié)痛、四肢無力去醫(yī)院就診,查出患有干燥性綜合癥、硬皮癥、類風(fēng)濕,“醫(yī)生說是免疫不好引起的,建議多休息,不能累、不能生氣。”她從上;氐嚼霞,養(yǎng)病,也順便照顧孩子。
今年春節(jié)過后,張易帶她回到上海治病,5月又做了子宮肌瘤手術(shù),手術(shù)花費2萬元左右。
李歡怕張易壓力大,提出找個工作補貼家用,張易不愿意,“怕我累!崩顨g說。
前不久,又有朋友打電話給李歡,想找李歡臨時幫忙,做一份收銀的工作。李歡想去,但坐在一邊的張易沖她擺手,“意思是不讓我去。后來他生氣了,沒說話,就用手拍桌子!
▲李歡患有干燥性綜合征、硬皮癥等,需要長期服藥。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12日晚的意外發(fā)生后,老家的親人來了很多,和李歡與兩個兒子一起,住在街道安排的賓館,“等個說法!
13日,李歡一個人回到出租屋,給張易收拾衣物。東西不多,幾雙鞋,一個舊皮夾,一年四季的衣服堆起來不到半米。李歡把它們用一張粉色床單包裹起來,準備日后帶回老家。
按照蒙城習(xí)俗,出殯時,家人要抱一張逝者的遺像。老人們問李歡有沒有張易的照片,因為張易不愛拍照,李歡四處找,找不到。
最后終于在他本人的手機里翻出一張自拍。照片里的張易留著短發(fā),高顴骨,微微笑著。他穿著深藍色短袖,和出事時是同一件。
李歡一下子哭了。
▲張易去世后,李歡在他手機中找出一張照片作為遺照,他身上穿著事發(fā)當天同一件短袖。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
事故背后
收拾東西時,李歡從抽屜里翻出4張車票,上海到蚌埠,硬座。這是張易早就買好的,按計劃,他會在8月22日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也回去休息一下。
按照預(yù)想,他會在兒子讀大學(xué)后徹底離開上海,回蒙城做點小生意。
但一塊店鋪招牌從天而降,把一切都砸亂了。
▲張易的遺物不多,李歡把它們用一塊粉色床單包裹起來,準備日后帶回老家。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8月14日早上,住在慈安里大樓附近的居民下樓買早餐、上班,有人對著關(guān)門的店鋪和招牌處新釘?shù)哪景迮恼,有人搖著腦袋自言自語“走路也能被砸,可憐可憐”。
網(wǎng)上有人猜測,是臺風(fēng)造成了招牌脫落。可居民們記得,當天的風(fēng)不算大,但下雨。早上雨量較大,晚上雨量減小,到事發(fā)前半小時左右,雨已經(jīng)停了。
據(jù)周圍店鋪的工作人員介紹,2010年世博會前夕,慈安里大樓做過一次統(tǒng)一裝修,為了保持整體風(fēng)格一致、美觀,在招牌的鐵架上安裝了一兩厘米厚的水泥板。也有人說,那是石膏板。該工作人員說,自家店鋪是五六年前搬來的,“怕有塊板子在上面,時間長了不安全,就拆掉了。也有的店沒有拆。”
他介紹,店鋪招牌的外部是亞克力材質(zhì),重量不大。主要是里面后加的那塊板子,吸水后會變重。
距離“奇遇城堡”不遠處的樓體墻壁上,掛著一幅大理石牌子。牌子上的簡介說,慈安里大樓是一棟“優(yōu)秀歷史建筑”,它于1906年竣工,法國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
居民老吳說,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樓,“從門到窗戶,傾斜17公分。而且底下是2號線地鐵,每天從早到晚噔噔噔開,晃啊!
附近一家店鋪的工作人員也認為,招牌的脫落與地鐵帶來的震動有關(guān)。那家店曾在門口裝了一塊一米多高的鏡子,“沒多久就震裂了!比缃窳鸭y用膠帶貼著,從左下角向右上角蜿蜒。
▲事發(fā)后,奇遇城堡被木板釘住。8月14日早上有路人在此拍照。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據(jù)媒體報道,2015年4月,南京東路的真維斯專賣店發(fā)生過招牌墜落事故,導(dǎo)致2人受傷。事后發(fā)現(xiàn),招牌內(nèi)部有腐蝕老化跡象。
三年后,與真維斯相隔三家店鋪的“奇遇城堡”招牌脫落。
事故發(fā)生前的7月16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了在全市隨機抽取店招店牌、戶外廣告設(shè)施進行安全檢測的結(jié)果。在抽檢的588塊店招店牌中,狀況良好可正常使用的310塊,存在一般缺陷需要進行整改的126塊,存在嚴重缺陷需要盡快整改的152塊。奇遇城堡的招牌是否在抽檢之列,尚無法確認。
2016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戶外招牌設(shè)置技術(shù)規(guī)范》顯示,店招店牌由所屬商家負責檢查和維護,根據(jù)不同部件、結(jié)構(gòu),安排一周到一年不等的檢查頻次。
負責慈安里大樓附近區(qū)域燈光店招店牌管理的,是黃浦區(qū)燈光景觀管理所。對于此次事故,所里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自己做的招牌可能年限比較長,做的時候不規(guī)范!彼榻B,事發(fā)后的幾天,已經(jīng)派出相關(guān)人員對店鋪招牌進行排查。
據(jù)了解“奇遇城堡”店招設(shè)置于2015年7月。今年防臺防汛期間,黃浦區(qū)南京路步行街管理辦公室向沿街單位下發(fā)了《關(guān)于做好南京路步行街地區(qū)2018年戶外廣告、招牌設(shè)施防臺防汛安全工作的通知》,該店工作人員作了簽收。之后,步行街管理辦工作人員又兩次提醒沿街單位加強檢查,但該商店未按照要求自行自查,未履行企業(yè)安全主體責任。
附近一名店主表示,前段時間相關(guān)部門下發(fā)過自查通知。“以前也有人來檢查過,我家店外的燈被拆了!
8月14日晚21時43分,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發(fā)布情況通報稱,現(xiàn)“奇遇城堡”商店相關(guān)責任人李某、陳某已于8月13日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該店其他涉案人員正在進一步追查之中。
對此,北京慕公律師事務(wù)所主任劉昌松律師認為,廣告牌脫落導(dǎo)致路人傷亡,涉及到民法上的地上工作物致人損害責任,責任主體為廣告牌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出現(xiàn)了廣告牌等工作物致人損傷的后果后,法律即推定工作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有過錯,讓其承擔責任,除非他能舉證證明是受害人的過錯所致,方可免責。
類似事件提醒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廣告牌后,應(yīng)持續(xù)履行自己的注意和安全保障義務(wù)。不僅安裝時要檢查是否牢固,此后還要定期維護,發(fā)現(xiàn)有風(fēng)雨侵蝕后的松脫跡象,應(yīng)及時消除隱患,避免造成危害后果。
同一時刻的南京東路,行人照常在夜幕降臨后匯入,五湖四海的方言混在一起,隨著人潮向前。有女孩子轉(zhuǎn)頭問身邊的朋友:“新聞上出事的地方,是不是就在這條路?”
▲晚上,南京東路上的行人。新京報記者王雙興攝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