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在的時候,經(jīng)常把烈士證放到她的席子底下,那是離她最近的地方。”——張從祥 山東省德州市張樹已村村民
(張從祥 德州市張樹已村村民)
張良信烈士是張從祥的父親。
張良信,1919年出生,1947年3月參加革命;1948年的11月,在淮海戰(zhàn)役,因戰(zhàn)犧牲。
1947年9月,正是解放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時期,前線急需兵源,張從祥的父親張良信自愿參加解放軍。而這一年,張從祥還是個不到一歲的小嬰兒。
村里招兵的隊伍突然要走,此時的張良信萬分不舍年幼的孩子。
(張從祥)
張從祥:“有一回我伯伯跟我講,部隊從大街上走。我父親到家里來看我,那個時候窗戶是紙糊的,在那個窗戶縫里瞅了瞅,然后就走了!
張良友 張良信烈士弟弟:“我大哥考慮什么事呢,他戀戀不舍他的家庭。”
(張良友 張良信烈士的弟弟)
1當(dāng)時,張從祥的母親李懷榮正在地里干活,她還不知道丈夫要去當(dāng)兵的事。
張從祥:“我母親也沒有見到我爸爸的面。從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母親睡覺的時候,風(fēng)吹得門一響,她就趕緊看看是不是我父親回來了!
1947年,李懷榮26歲,已經(jīng)與丈夫育有一兒一女。丈夫出門遲遲不歸,孤兒寡母的日子并不好過。但李懷榮從來沒想過改嫁,因為在她心里丈夫并沒有死。
(張良信烈士證)
張良學(xué) 張良信烈士弟弟:“當(dāng)時她在家省吃儉用,養(yǎng)活兩個孩子。打26歲在這守寡,一個是自己有兒子,還有就是等著她丈夫。一直到她死,為了她丈夫!
1952年,收到丈夫的烈士證之后,李懷榮備受打擊,曾日夜哭泣。之后,她把烈士證藏了起來,拼盡全力,一直守護著這個家,直到把公婆送走,把子女養(yǎng)大。
張從祥:“臨去世的時候,(我娘)撫著我的頭,拽著我的手,反正是說不出話來了?粗,就是讓我父親回家!
六十多年來,李懷榮老人帶著兩個孩子吃了多少苦頭,我們無法想象。但是,她都堅持下來了。
除了李懷榮老人,張良信烈士的弟弟和子女也都想找到張良信烈士的遺骸,讓他落葉歸根。
盡管張從祥已經(jīng)73歲,自己現(xiàn)在也成了一個老人,但是尋找父親的安葬地卻一直在他的心里。
這張烈士證上也沒有記錄張良信烈士的犧牲地點和安葬地點,為了查詢到一些有效信息,特派員先聯(lián)系了德州市陵城區(qū)退役軍人事務(wù)局。
雖然沒有查詢到張良信烈士的安葬地,但退役軍人事務(wù)局的工作人員依然帶來了一個讓人安慰的消息,當(dāng)?shù)氐牧沂苛陥@可能有張良信烈士的衣冠冢。
嗯!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尋找線索,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烈士安葬地,讓烈士魂歸故里!
我們會一直在路上!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