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南京市民都知道,每到傍晚,南京鼓樓廣場都會出現(xiàn)一個矮小的身影,一位老奶奶推著她的小車在此賣報,直到晚上11點才會收攤。每一份報紙、每一筆找零,老人家都會雙手給顧客遞上,也一定會道一聲"謝謝"。20年多年了,風雨無阻。
△視頻自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不過最幾個月,市民發(fā)現(xiàn),在鼓樓廣場再也看不到奶奶的身影了。老人家去了哪兒?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了呢?直到上個月,南京市長信箱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大家這才知道奶奶不再擺攤的原因。
尊敬的孫市長:您好,我叫張銀秀,今天特寫此信向您反映,新街口派出所警官蘇頌幫助一位84歲老人的事跡。我不知道怎么感謝他,只有給您寫一封信,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在蘇頌警官的積極幫助下,達成了對我母親的資助協(xié)議:每個月3000元,由蘇警官轉(zhuǎn)交,直到母親百年。
這是今年4月,市長信箱接到的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的是賣報老人的女兒張女士。她想感謝民警蘇頌與熱心市民丁先生對母親的幫助。
南京玄武公安分局新街口派出所警長蘇頌說:“我們是在2017年10月中下旬,正好和我朋友在一起,看到后就跟我提出來,我們能不能去幫助她,她常年在外面賣報紙,這個年齡,我們覺得不容易!
陳奶奶今年已經(jīng)84歲了,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幫助她,讓老人家安享晚年呢?蘇頌當時特地將老人帶回派出所,詳細了解她的生活情況。張奶奶的老伴于2007年去世,她的女婿患上了小腦萎縮,癱瘓在床,欠下了不少的債務(wù)。張奶奶又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太受苦,就自己出來打一份工,從61歲左右出來賣報紙,一共是賣了21年的報紙。
給陳奶奶的資助金,是蘇警官的朋友丁先生和另幾位朋友共同支付的。雖然資助金從2017年11月就開始贈與了,但是這件事卻沒有任何人知道。要不是陳奶奶的女兒寫了這封感謝信,這件事也就會一直這樣默默地進行著。蘇警官告訴記者,之所以沒有選擇一次性將錢都給老人,是因為他們希望 84歲的陳奶奶能夠真正放下工作,如果老太太再繼續(xù)出來工作,這3000元就終止提供。
雙方達成協(xié)議后,陳奶奶不再出門賣報紙了。她每天的日常都是玩玩逛逛,夜晚的時間也全部交給了生活。雖然老人和女兒家已經(jīng)搬離了鼓樓的出租房,但是因為對這里太熟悉了,所以老人家逛街的首選之地就是鼓樓。
以前記者路過鼓樓廣場時,也會在老人的報攤前停留,買一份雜志,透過她的眼鏡片,看著她親切的舉動,你總能讀到真誠,并找到一份濃濃的人情味。那個佝僂的老人,何嘗不是這個城市里的一份溫暖慰藉呢?希望老人家今后能好好享受生活,沒事來鼓樓逛一逛,也讓想念你的人,看到更好的你。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