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陳師傅是一位半掛車司機,
平時經常來往于膠州和西海岸新區(qū),
204國道洋河崖大橋是他的必經之路。
最近一年多的時間,
由于204國道拓寬施工,這里被封閉了。
最近路修的差不多了,可封閉道路的圍擋時而開啟,時而閉合。
據陳先生說,這一切得看保安的心情,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1月16號上午十點左右,記者來到了洋河崖大橋,當時正有幾十輛車擁堵在這兒,前方一道藍色圍擋擋住了去路。
然而沒過多久,道路突然恢復了正常,仔細一看,原來是圍擋被打開了。
記者順著車流,通過了圍擋,隨后把車停在附近,繼續(xù)觀察。
圍擋被打開大約十分鐘后,一位工作人員又把圍擋關上,并上了一把鎖。
在這之后,小車還可以從旁邊的窄路通行,而大車就只能被拒之門外了。
然而,圍擋閉合的狀態(tài)并沒有維持多久,大概又過了七八分鐘,圍擋再次被工作人員打開。
起初,記者以為,大門可能是為某些過往的施工車輛打開的,可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似乎并非如此。
隨后,記者走進了旁邊的204國道拓寬項目保安室。
這位躺在床上的,就是保安人員,記者進門時,剛好碰見了一位來求情的司機,對方成功的取走了圍擋的鑰匙。
不過,記者的請求,卻沒有被答應。
很快,圍擋再次被關閉了。
記者在現場觀察了一個多小時,發(fā)現每次關門和開門的時間大約為五六分鐘,
這樣時開時關的管理方式,既無法阻止大車上路,也不能保障交通順暢,壓根沒什么意義,
那到了下午,情況會好一些嗎?
一點多,記者再次趕了過來,圍擋是關閉狀態(tài),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車,記者和其中一位司機再次來到保安室。
一邊吃飯,一邊喝著酒,就是沒有要開門的意思。
不一會兒,另一位司機進來了。
接過鑰匙,司機又充當起管理員,打開了圍擋。
到了記者這兒,記者也是遞了一包煙才拿到了鑰匙。
記者在204國道行駛了一段路程,發(fā)現路面施工基本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安裝一些護欄隔斷等。
那目前的這種管理模式,究竟是想達到一種什么效果呢?
記者電話聯系了西海岸新區(qū)交通運輸局204專班。
顯然,工作人員并不了解這處封閉施工路段現在的狀況,工作人員說,這段路之所以還沒有恢復通行,主要是因為一些設施還沒有安裝好,未通過交警部門的驗收,在這種情況下行車,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洋河崖大橋連接的是膠州洋河鎮(zhèn)和西海岸新區(qū)王臺街道辦事處,工廠數量較多,措施制定的初衷毋庸置疑,既要最大程度上保障行車安全,也要考慮到企業(yè)的實際需要,可真正執(zhí)行起來卻變了味,兩者都沒有兼顧到,反而讓一位保安,掌握了車輛能否通行的決定權。
那么接下來就這里的管理問題,該如何改進?記者也將繼續(xù)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